峻使左光禄大夫陆晔守留台,逼近居民,尽聚之后苑;使匡术守苑城。
尚书左丞孔坦奔陶侃,侃以为长史。
初,苏峻遣尚书张闿权督东军,司徒导密令以太后诏谕三吴吏士,使起义兵救天子。会稽内史王舒以庾冰行奋武将军,使将兵一万,西渡浙江。于是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前义兴太守顾从等皆举兵应之。潭母孙氏谓谭曰:“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尽遣其家僮从军,鬻其环佩以为军资。谟以庾冰当还旧任,即去郡以让冰。
苏峻闻东方兵起,遣其将管商、张健、弘徽等拒之;虞潭等与战,互有胜负,未能得前。
陶侃、温峤军于茄子浦;峤以南兵习水,苏峻兵便步,令将士:“有上岸者死!”会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遣司马桓抚等迎之。毛宝帅千人为峤前锋,告其众曰:“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视贼可击,不上岸击之邪!”乃擅往袭抚,悉获其米,斩获万计,约由是饥乏。峤表宝为庐江太守。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晋纪十六》是宋代司马光所编纂的一部史学著作,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晋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战乱。诗中“资治通鉴”四字出自宋朝著名学者、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这部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内容涵盖了从远古三皇到五代十国的整个历史时期,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苏峻派左光禄大夫陆晔守卫留台,靠近居民区,将后苑的所有人员聚集起来。同时,派匡术守卫花园城。尚书左丞孔坦则逃往陶侃处,陶侃以他为长史。在此之前,苏峻曾派遣尚书张闿权督东军,司徒导密令张闿用太后诏谕三吴吏士,使他们起义兵救天子。会稽内史王舒以庾冰行奋武将军,使率领一万名士兵,西渡浙江。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前义兴太守顾从等人都纷纷举兵响应。
苏峻闻知东方起兵反抗,便派遣管商、张健、弘徽等人抵御他们;虞潭等与他们交战,互有胜负,但未能取得进展。在此背景下,苏峻听闻东方起兵的消息后,派遣他的将领管商、张健、弘徽等抵抗,虞潭等与他们交战,双方互有胜败,未能向前推进。
陶侃、温峤在茄子浦驻扎军队。温峤认为南兵熟悉水性,而苏峻军则行动不便,因此决定让将士们上岸作战。然而当苏峻送去一万斛米给祖约时,祖约派司马桓抚等迎接他。毛宝率一千人作为温峤军的先锋,并向手下宣布:“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视贼可击而不上岸击之呢?”于是毛宝擅自前往袭击桓抚,成功捕获所有米粮,斩杀万计敌军,使得祖约因饥饿而疲惫。温峤上表推荐毛宝为庐江太守。
这首诗通过对晋朝末年苏峻之乱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诗中提到的苏峻、温峤、孔坦等人,都是当时的知名人物和重要角色,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于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战役和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晋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