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大赦,增文武位二等。
己未,温如白石,上书求归姑孰。庚申,诏进温丞相,大司马如故,留京师辅政;温固辞,仍请还镇。辛酉,温自白石还姑孰。
秦王坚闻温废立,谓群臣曰:“温前败灞上,后败枋头,不能思愆自贬以谢百姓,方更废君以自说,六十之叟,举动如此,将何以自容于四海乎!谚曰:‘怒其室而作色于父。’其桓温之谓矣。”
秦车骑大将军王猛,以六州任重,言于秦王坚,请改授亲贤;及府选便宜,辄已停寝,别乞一州自效。坚报曰:“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逾骨肉,虽复桓、昭之有管、乐,玄德之有孔明,自谓逾之。夫人主劳于求才,逸于得士。既以六州相委,则朕无东顾之忧,非所以为优崇,乃朕自求安逸也。夫取之不易,守之亦难,苟任非其人,患生虑表,岂独朕之忧,亦卿之责也,故虚位台鼎而以分陕为先。卿未照朕心,殊乖素望。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仍遣侍中梁谠诣鄴谕旨,猛乃视事如故。

译文

戊午,全国大赦,增加文武职位二等。己未,桓温前往白石,上书请求返回姑孰。庚申,下诏提升桓温为丞相,并保留大司马职位;同时留在京城辅助朝政;桓温坚决推辞,仍然请求回镇。辛酉,桓温从白石返回姑孰。
秦王苻坚听到桓温废黜立君的消息后,对群臣说:“桓温之前在灞上战败,之后在枋头战败,不能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是更加地废弃君主以求自我安慰;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举动如此,将如何能被四海所容容?有谚语说:‘怒其室而作色于父’,说的就是桓温。”
秦的车骑大将军王猛因为六州的重任,向苻坚建议改任亲贤;但在府中的选择时,他往往停止不前,另外请求一个州去效力。苻坚回复说:“朕对你,义则君臣,亲逾骨肉,虽然像桓、昭有管仲和乐毅,但玄德有孔明一样,自认为超过他们。人主在于寻求人才,而在得到人才之后,就感到轻松自在。既然将六州托付给朕管理,那么朕就不用担心东顾之忧了;这不是朕的优崇,而是朕自己寻求安逸。取得不易,防守亦难,如果任命非人,忧虑就会产生于意料之外,这不仅仅是朕的担忧也还是你的责任,所以空出高位而以分陕为先。你没有理解朕的心,很不符合素望。新政等待人才,应该快速铨补;等到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于是派侍中梁谠到邺城传达旨意,王猛便像往常一样处理事务。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桓温废立皇帝的事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关系。
诗中提到了“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晋纪二十五”,这说明这首诗是出自《资治通鉴》一书。这本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史学著作,由北宋司马光等人编纂而成。该书以时间为线索,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开始,一直写到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的历史。书中对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分析。
诗的内容涉及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桓温。桓温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早年的游侠生活到后来成为国家重臣,再到晚年的退隐,他的经历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例如,秦王苻坚和王猛。苻坚是东晋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力图恢复我国的繁荣。王猛则是苻坚的重要辅佐大臣,他以六州重托相委,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这些人物的出现和活动都反映了我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这首诗通过对桓温废立皇帝事件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人物关系以及历史发展的脉络。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来审视历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