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素信重沙门道安,群臣使道安乘间进言。十一月,坚与道安同辇游于东苑,坚曰:“朕将与公南游吴、越,泛长江,临沧海,不亦乐乎!”安曰:“陛下应天御世,居中土而制四维,自足比隆尧、舜,何必栉风沐雨,经略遐方乎!且东南卑湿,沴气易构,虞舜游而不归,大禹往而不复。何足以上劳大驾也!”坚曰:“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朕岂敢惮劳,使彼一方独不被泽乎!必如公言,是古之帝王皆无征伐也!”道安曰:“必不得已,陛下宜驻跸洛阳,遣使者奉尺书于前,诸将总六师于后,彼必稽首入臣,不必亲涉江、淮也。”坚不听。
坚所幸张夫人谏曰:“妾闻天地之生万物,圣王之治天下,皆因其自然而顺之,故功无不成。是以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川,障九泽,因其势也;后稷播殖百谷,因其时也;汤、武帅天下而攻桀、纣,因其心也。皆有因则成,无因则败。今朝野之人皆言晋不可伐,陛下独决意行之,妾不知陛下何所因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犹因民,而况人乎!妾又闻王者出师,必上观天道,下顺人心。今人心既不然矣,请验之天道。谚云:‘鸡夜鸣者不利行师,犬群嗥者宫室将空,兵动马惊,军败不归。’自秋、冬以来,众鸡夜鸣,群犬哀嗥,厩马多惊,武库兵器自动有声,此皆非出师之祥也。”坚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预也!”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译文:
苻坚一直非常尊重和信任沙门道安,群臣让道安趁机进言。十一月,苻坚和道安一同乘马车在东苑游玩,苻坚说:“朕将与公南游吴、越,泛长江,临沧海,不也很好吗?”道安说:“陛下应天御世,居于中土而制四维,自然足以比隆尧、舜,何必栉风沐雨,经略遐方呢!况且东南卑湿,沴气易构,虞舜游而不归,大禹往而不复。何足以上劳大驾呢!”苻坚说:“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朕岂敢惮劳,使彼一方独不被泽乎!必如公言,是古之帝王皆无征伐也!”道安说:“必不得已,陛下宜驻跸洛阳,遣使者奉尺书于前,诸将总六师于后,彼必稽首入臣,不必亲涉江、淮也。”苻坚不听。

注释:

  •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记载历史的重要著作,由北宋的司马光所编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史书之一。
  • 卷一百零四:指的是这部书籍中的第十四个部分。
  • 晋纪二十六:指的是这个部分的第二十六篇。
  • 坚素信重沙门道安:苻坚一向非常信任和尊重沙门道安。
  • 群臣使道安乘间进言:群臣想让道安趁机向苻坚进言。
  • 十一月:指这一年的十一月。
  • 同辇游于东苑:指苻坚和道安一起乘坐马车在东苑游玩。
  • 应天御世:顺应天命,治理天下。
  • 居中土而制四维:位于中原地区,掌握四方。
  • 自足比隆尧、舜:足以和尧、舜相比美。
  • 何足以上劳大驾也:这不足以使陛下劳累。
  • 若:如果。
  • 必如公言:必须像您说的这样。
  • 是:就是,表示确认。
  • 征伐:出征攻打。
  • 必不得已: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话。
  • 驻跸洛阳:停留并居住于洛阳。
  • 遣使者奉尺书于前:派遣使者拿着文书在前面。
  • 诸将总六师于后:各个将领率领六军在后面。
  • 彼必稽首入臣:他们必定俯首称臣。
  • 不亦乐乎:难道不是很高兴吗?
  • 《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出自《尚书》,意思是上天的智慧在于了解百姓的智慧。
  • 犹因民:依然依靠民众。
  • 王者出师,必上观天道:王者出动军队,一定要观察天的征兆。
  • 人心既不然矣:现在人们的心思已经不是那样了。
  • 验之天道:验证天道的变化。
  • 谚云:‘鸡夜鸣者不利行师,犬群嗥者宫室将空,兵动马惊,军败不归。’:谚语说“鸡晚上不叫就不利于出征,狗群叫就预示着宫殿将被废弃,战马骚动预示战事失败不回来”。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苻坚对于军事行动的谨慎态度。他虽然自信能够通过征伐来扩大领土和提高国家地位,但在行动之前,仍然寻求智者的建议和占卜的结果,以确保行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帝王的无为和现在的征伐行为,强调了苻坚对于天命和民心的重视。同时,诗人也提醒苻坚,即使得到了上天的支持和人民的支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战争的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料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