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赦,改元大亨。
桓玄让丞相荆、江、徐三州,改授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总百揆;以琅邪王德文为太宰。
司马休之、刘敬宣、高雅之俱奔洛阳,各以子弟为质于秦以求救。秦王兴与之符信,使于关东募兵,得数千人,复还屯彭城间。
孙恩寇临海,临海太守辛景击破之,恩所虏三吴男女,死亡殆尽。恩恐为官军所获,乃赴海死,其党及妓妾从死者以百数,谓之“水仙”。馀众数千人复推恩妹夫卢循为主。循,谌之曾孙也,神采清秀,雅有材艺。少时,沙门惠远尝谓之曰:“君虽体涉风素,而志存不轨,如何?”太尉玄欲抚安东土,乃以循为永嘉太守。循虽受命,而寇暴不已。甲戌,燕大赦。
河西王秃发利鹿孤寝疾,遣令以国事授弟傉檀。初,秃发思复鞬爱重傉檀,谓诸子曰:“傉檀器识,非汝曹所及也。”故诸兄不以传子而传于弟。利鹿孤在位,垂拱而已,军国大事皆委于傉檀。利鹿孤卒,傉檀袭位,更称凉王,改元弘昌,迁于乐都,谥利鹿孤曰康王。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详尽地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在晋安帝隆安五年(401)的春季,正月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变动,包括武威王利鹿孤的称帝意图和随之而来的政治斗争。具体如下:

  1. 政治背景
  • 在晋朝末年,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频发。在这种背景下,武威王利鹿孤提出了要称帝的想法,希望通过掌握实权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他的提议虽然得到了部分大臣的支持,但也引发了反对意见。
  • 群臣对利鹿孤的提议持支持态度,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国家,并对抗外来的威胁。然而,这种提议也引起了一些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称帝会破坏现有的政治秩序,影响国家稳定。
  1. 政治动态
  • 安国将军勿仑对此表达了反对,他担心称帝后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内乱,因为此前的国家体制中缺乏明确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各方权力的使用。
  • 勿仑还强调了国家的无城郭室庐的特点,暗示了这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如果被过度扩张,将难以有效治理。
  1. 军事动态
  • 同时,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正在临海地区活动,他们攻占了临海郡的部分地区。尽管当地太守辛景成功击败了起义军,但损失惨重,大量平民被杀或被迫投降。
  • 由于孙恩的势力不断壮大,朝廷不得不增派兵力以镇压起义,这进一步消耗了国家的资源。同时,为了筹集更多士兵,朝廷不得不向民间募集兵员,导致社会秩序一度混乱。
  1. 国际关系
  • 在国际上,秦国对东晋的援助也显示了其影响力。秦国不仅提供了符信,还帮助东晋招募和训练军队。这种援助对于东晋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但也使得秦国在东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 与此同时,孙恩领导的起义军在海上的活动也让秦国感到担忧。他们担心这些起义军最终会威胁到秦国的利益,因此加强了对东海的防御措施。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晋纪三十四》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对外战争的挑战。从内政到外交,从国内叛乱到外患侵扰,这一时期的事件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政权稳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