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刺史桓伟卒,大将军玄以桓修代之。从事中郎曹靖之说玄曰:“谦、修兄弟专据内外,权势太重。”玄乃以南郡相桓石康为荆州刺史。石康,豁之子也。
刘裕破卢循于永嘉,追至晋安,屡破之,循浮海南走。
何无忌潜诣裕,劝裕于山阴起兵讨桓玄。裕谋于土豪孔靖,靖曰:“山阴去都道远,举事难成;且玄未篡位,不如待其已篡,于京口图之。”裕从之,靖,愉之孙也。
九月,魏主珪如南平城,规度A212南,将建新都。
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大将军玄早受禅,阴撰九锡文及册命。以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领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桓修抚军大将军。胤,冲之孙也。丙子,册命玄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楚王,加九锡,楚国置丞相以下官。
def 资治通鉴_诗句(year, poem):
解析并输出诗句及译文的代码,使用注释
print("{}: {}".format(year, poem))
def 赏析(poem, translation):
对诗句和译文添加注释的代码,使用注释
print("赏析:")
print("原文:{}".format(poem))
print("译文:{}".format(translation))
诗句和译文对照表
序号 | 诗句 | 译文 |
---|---|---|
1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晋纪三十五 | 荆州刺史桓伟卒,大将军玄以桓修代之。 |
2 | 从事中郎曹靖之说玄曰:“谦、修兄弟专据内外,权势太重。” | 曹靖建议大将军玄早受禅,准备九锡文及册命。 |
3 | 刘裕破卢循于永嘉,追至晋安,屡破之,循浮海南走。 | 刘裕在山阴起兵讨伐桓玄,并在晋安多次打败卢循。 |
4 | 何无忌潜诣裕,劝裕于山阴起兵讨桓玄。 | 何无忌秘密拜访刘裕,劝说他山阴起兵讨桓玄。 |
5 | 九月,魏主珪如南平城,规度A212南,将建新都。 | 九月,魏主拓跋珪前往南平城计划建设新都。 |
6 | 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大将军玄早受禅,阴撰九锡文及册命。 | 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说大将军早受禅,秘密撰写九锡文及册命。 |
7 | 以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领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桓修抚军大将军。 | 任命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领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封桓修为抚军大将军。 |
8 | 丙子,册命玄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楚王,加九锡,楚国置丞相以下官。 | 丙子,册立司马道成为相国,总揽百官大权,封十郡,被封为楚王,赐予九锡待遇,楚国设置丞相以下官职。 |
# 调用函数输出诗句和译文
资治通鉴_诗句(2023,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晋纪三十五")
赏析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描述了晋朝的历史事件。诗中提到了多个人物和事件,如桓温、徐道覆、刘裕等。同时,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如桓玄的受禅、刘裕起兵讨伐桓玄等。这首诗反映了晋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