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谦私问彭城内史刘裕曰:“楚王勋德隆重,朝廷之情,咸谓宜有揖让,卿以为何如?”裕曰:“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谦喜曰:“卿谓之可即可耳。”
新野人庾仄,殷仲堪之党也,闻桓伟死,石康未至,乃起兵袭雍州刺史冯该于襄阳,走之。仄有众七千,设坛,祭七庙,云欲讨桓玄,江陵震动。石康至州,发兵攻襄阳,仄败,奔秦。
高雅之表南燕主备德请伐桓玄曰:“纵未能廓清吴、会,亦可收江北之地。”中书侍郎韩范亦上疏曰:“今晋室衰乱,江、淮南北,户口无几,戎马单弱。重以桓玄悖逆,上下离心;以陛下神武,发步骑一万临之,彼必土崩瓦解,兵不留行矣。得而有之,秦、魏不足敌也。拓地定功,正在今日。失时不取,彼之豪杰诛灭桓玄,更修德政,岂惟建康不可得,江北亦无望矣。”备德曰:“朕以旧邦覆没,欲先定中原,乃平荡荆、扬,故未南征耳。其驻公卿议之。”因讲武城西,步卒三十七万人,骑五万三千匹,车万七千乘。公卿皆以为玄新得志,未可图,乃止。

诗句

  1. 桓谦私问彭城内史刘裕曰:“楚王勋德隆重,朝廷之情,咸谓宜有揖让,卿以为何如?”
    注释:桓谦私下向彭城内史刘裕询问关于楚王(即桓玄)的情况,并询问刘裕对楚王的评价。

  2. 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
    注释:楚王是宣武帝的儿子,他的功勋和德行举世无双。晋朝国力衰弱,百姓的希望已经转移,顺应时机进行政权的更替有何不可呢?

  3. 新野人庾仄,殷仲堪之党也,闻桓伟死,石康未至,乃起兵袭雍州刺史冯该于襄阳,走之。
    注释:新野人庾仄是殷仲堪的同党,听说桓伟死后,石康还没有到达,他就在襄阳起兵攻击雍州刺史冯该,赶走了冯该。

  4. 高雅之表南燕主备德请伐桓玄曰:“纵未能廓清吴、会,亦可收江北之地。”
    注释:高雅之上表请求南燕君主慕容备德征讨桓玄,说:“即使不能清除吴、会地区的混乱,也可以夺取江北地区的土地。”

  5. 中书侍郎韩范亦上疏曰:“今晋室衰乱,江、淮南北,户口无几,戎马单弱。重以桓玄悖逆,上下离心;以陛下神武,发步骑一万临之,彼必土崩瓦解,兵不留行矣。得而有之,秦、魏不足敌也。拓地定功,正在今日。失时不取,彼之豪杰诛灭桓玄,更修德政,岂惟建康不可得,江北亦无望矣。”
    注释:中书侍郎韩范也上书请求皇帝征讨桓玄,说:“现在晋朝衰落混乱,长江以南、淮河流域以北的地区,人口不多,军队力量薄弱。再加上桓玄叛逆,朝廷上下离心离德;以陛下您神勇无敌的统帅地位,如果出动步兵骑兵一万来讨伐他,他一定会土崩瓦解,无法抵挡我军的进攻。如果能攻下这些地方,秦国和魏国就不足以与我们抗衡了。扩大土地,建立功名,正是在今天。错过了这个时机不去讨伐,那些豪杰就会杀掉桓玄,重新施行德政,难道只有建康不能获得,长江以北地区也无法实现吗?”

  6. 备德曰:“朕以旧邦覆没,欲先定中原,乃平荡荆、扬,故未南征耳。其驻公卿议之。”因讲武城西,步卒三十七万人,骑五万三千匹,车万七千乘。公卿皆以为玄新得志,未可图,乃止。
    注释:慕容备德回答说:“朕因为国家已陷落,想要首先平定中原,所以才平定了荆州和扬州,所以没有向南征讨。你们暂且停止吧,等待大家讨论后再做决定。”于是在讲武城西摆开阵势,派出了三十七个步兵团、五千三百匹马以及一万七千辆车作为战备。大臣们都认为桓玄刚刚得志,不能图谋他,于是就停止了行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