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泰山太守刘研等帅流民七千馀家,河西胡酋刘遮等帅部落万馀家,皆降于魏。
戊申,魏主嗣如豺山宫;丁亥,还平城。
乐都之溃也,南凉安西将军樊尼自西平奔告南凉王傉檀,傉檀谓其众曰:“今妻子皆为炽磐所虏,退无所归,卿等能与吾籍乙弗之资,取契汗以赎妻子乎?”乃引兵西。众多逃还,傉檀遣镇北将军段苟追之,苟亦不还。于是将士皆散,唯樊尼与中军将军纥勃、后军将军洛肱、散骑侍郎阴利鹿不去。傉檀曰:“蒙逊、炽磐昔皆委质于吾,今而归之,不亦鄙乎!四海之广,无所容身,何其痛也!与其聚而同死,不若分而或全。樊尼,吾长兄之子,宗部所寄;吾众在北者户垂一万,蒙逊方招怀士民,存亡继绝,汝其从之;匕勃、洛肱亦与尼俱行。吾年老矣,所适不容,宁见妻子而死!”遂归于炽磐,唯阴利鹿随之。傉檀谓利鹿曰:“吾亲属皆散,卿何独留?”利鹿曰:“臣老母在家,非不思归;然委质为臣,忠孝之道,难以两全。臣不才,不难为陛下泣血求救于邻国,敢离左右乎!”亻辱檀叹曰:“知人固未易。大臣亲戚皆弃我去,今日忠义终始不亏者,唯卿一人而已!”

译文:

六月,泰山太守刘研等率领流民七千多户,河西胡族酋长刘遮等人率部落一万多人投降北魏。

戊申日,北魏国主拓跋嗣前往豺山宫;丁亥日,返回平城。

乐都的溃败后,南凉安西将军樊尼从西平逃奔向南凉王秃发檀报告情况,秃发檀对部下说:“现在连妻子儿女都被沮渠蒙逊俘虏走了,退路都没有了,你们能和我一同去投奔沮渠蒙逊吗?用我们的家财去换取他的女儿来救出我的妻子和孩子。”于是率领军队向西进发。他的部下纷纷逃亡,秃发檀派镇北大将军段苟去追赶他们,段苟也回不来了。于是将士们全都四散逃走,只有樊尼和中军将军纥勃、后军将军洛肱、散骑侍郎阴利鹿没有离开。秃发檀说:“沮渠蒙逊和沮渠炽磐过去都归顺了我,现在我却让他们回去了,这不是太卑鄙了吗!四海之广,无处容身,这是多么的痛苦啊!与其聚集在一起一起死,不如分开一部分人各自保全。樊尼是我的长兄的儿子,是家族寄予希望的人;我们留在北方的士兵有一万多人,沮渠蒙逊正在招揽安抚百姓,存亡继绝,你跟着他走吧。纥勃、洛肱也都跟在樊尼后面走。我已经老了,不能到各处去,只能看到他们的尸体而死了!”于是樊尼就跟随沮渠炽磐,只有阴利鹿跟着他走了。秃发檀问阴利鹿:“我的亲属都已经分散了,你怎么还一个人留下来呢?”阴利鹿说:“臣的母亲在家,并不是不想回去;然而委身为臣,忠孝之道难以两全。臣没有才能,不难为陛下在邻国哭泣求助,怎能离开左右呢?”秃发檀感叹道:“知人确实不容易啊!大臣亲戚都离开了我,今天忠诚义气从头到尾都不失去的,只有你一个人而已啊!”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赵盾执政时期(公元前730年),下至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的历史。本诗选自该书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这首诗是关于南凉王秃发檀的故事,通过描写他的英勇行为和对国家人民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诗的第一句“六月,泰山太守刘研等帅流民七千馀家”,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刘研作为太守,领导着一支庞大的流民队伍,他们的人数达到了七千多户。这个数目非常庞大,可见当时南凉国的人口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同时,“流民”一词也暗示了当时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背景,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严重破坏。

第二句“河西胡酋刘遮等帅部落万馀家,皆降于魏”,则进一步描绘了南凉国内部的动荡局势。在这里,“河西胡酋”是指居住在河西地区的胡族部落首领,而“帅部落万馀家”则表明他们拥有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当这些胡族人纷纷选择向北魏投降时,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困境和无力回天的现状。这种投降行为虽然令人痛心,但也反映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第三句“戊申,魏主嗣如豺山宫;丁亥,还平城”,揭示了北魏国主拓跋嗣的行动。根据历史记载,拓跋嗣在得知南凉国内部发生变乱的消息后,立即决定亲征南凉,以平定内乱。因此,他在“戊申日”前往豺山宫指挥军事行动,并在“丁亥日”返回平城。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拓跋嗣的决心和魄力,也显示了他对于维护国家安定的执着追求。

诗的第四句“乐都之溃也,南凉安西将军樊尼自西平奔告南凉王傉檀”,描述了乐都城的溃败情况以及南凉王秃发傉檀的反应。乐都是南凉的一个城市,当其发生溃败时,南凉的将领樊尼立即从西平赶来报告情况给南凉王秃发傉檀。这表明樊尼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和责任感,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紧急信息给上级。而秃发傉檀则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责任感,他不仅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关心国家的安危。当他听到自己的部下被敌军击败的消息时,他深感悲痛与忧虑。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需要尽快做出决策以挽救颓势。因此,他果断地命令樊尼前去联络其他将领,共同商讨对策。

第五句“傉檀谓利鹿曰:‘吾亲属皆散,卿何独留?”,描述了南凉王秃发傉檀对阴利鹿的评价和态度。在面对家人被杀、亲人离散的惨痛境遇时,秃发傉檀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没有责怪或愤怒的情绪。相反,他还关心地询问阴利鹿是否独自留下,并表达了对他的信任和期望。这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下属的尊重和爱护,也展示了他作为领导者的宽广胸怀和卓越风范。

第六句“利鹿曰:‘臣老母在家,非不思归;然委质为臣,忠孝之道,难以两全。臣不才,不难为陛下泣血求救于邻国,敢离左右乎!”,描述了阴利鹿的回答和决心。尽管他的家人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依然坚守忠诚为臣的原则,不愿背叛自己的信仰和责任。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为朝廷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然而,他坚信自己的忠诚和勇敢能够为国家带来一线生机和希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离开自己的亲朋好友。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南凉王秃发傉檀的英勇形象和高尚品质。他的决策明智而果断,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他的情感丰富而深邃,能够深刻理解并关心下属的感受和需求;他的领导力卓越而有力,能够团结带领手下的士兵们共同奋斗。这些特点使得秃发傉檀成为一位备受敬仰的伟大领导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