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壬午,魏主嗣遣使者巡行诸州,校阅守宰资财,非家所赍者,悉薄为赃。
西秦王炽磐立妃秃发氏为后。
十二月,丙戌朔,柔然可汗大檀侵魏。丙申,魏主嗣北击之。大檀走,遣奚斤等追之,遇大雪,士卒冻死及堕指者什二三。河内人司马顺宰自称晋王,魏人讨之,不克。
燕辽西安素弗卒,燕王跋比葬七临之。
是岁,司马国璠兄弟聚众数百,潜渡淮,夜入广陵城。青州刺史檀祗领广陵相,国璠兵直上听事,祗惊出,将御之,被射伤而入,谓左右曰:“贼乘暗得入,欲掩我不备;但击五鼓,彼惧晓,必走矣。”左右如其言,国璠兵果走,追杀百馀人。
魏博士祭洒崔浩为魏主嗣讲《易》及《洪范》,嗣因问浩天文、术数。浩占决多验,由是有宠,凡军国密谋皆预之。
夏王勃勃立夫人梁氏为王后,子璝为太子;封子延为阳平公,昌为太原公,伦为酒泉公,定为平原公,满为河南公,安为中山公。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重要史书,收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到唐德宗建中四年止的1302年间的历史。其中,十一月壬午日记载了魏主嗣派遣使者巡视各州,检查守宰的资财情况,发现非自己家所带之财物者,均被视为赃物。西秦王炽磐迎娶秃发氏为后,柔然可汗大檀入侵北魏,魏主嗣北击之,但遇大雪士兵冻死及堕指者达十二三。燕辽西安素弗去世,燕王跋比安葬七陵。是年,司马国璠兄弟聚众数百潜入淮河,夜入广陵城,被青州刺史檀祗领广陵相击退。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诗句解读:“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中的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直接引用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详细记录历史事件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一卷内容,可以理解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
- 译文展示:此诗描述了魏主嗣派遣使者巡行诸州,校阅守宰资财的行为,并对非自家所持之财物视为贪腐行为。同时,还提及了西秦王炽磐和柔然可汗大檀之间的冲突以及司马国璠的叛乱等重大事件。
- 关键词注释: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的重要著作,由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司马光编纂。书中详细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至唐朝德宗建中四年止的1302年间的历史。
- 诗歌赏析:此诗不仅展现了历史的严酷和复杂性,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权力争夺的激烈。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 人物介绍与关系梳理
- 拓跋嗣:作为北魏国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的政策对后来的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 秃发氏:她是西秦王炽磐的妻子,在西秦国中担任重要角色。她的形象在诗中被描绘为一个贤良的妻子形象,为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 司马国璠:他是晋朝末期的一位将领,以其在广陵的叛乱而著名。他的叛乱不仅引起了地方上的混乱,也加剧了国家的危机。
- 檀祗:作为青州刺史,他负责管理青州地区的事务。他在面对叛乱时表现出了果断和勇敢的一面,有效地抵御了敌人的进攻。
- 柔然可汗大檀:他是柔然国的统治者,与北魏之间发生了多次冲突。他的侵扰给北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迫使北魏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
- 跋比:他是燕国的一位重要领袖,他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他的努力使得燕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政治与军事动态
- 军事行动:在这一年的军事行动中,北魏与柔然之间发生了多次冲突。例如,柔然可汗大檀入侵北魏,引发了一系列的战斗和抵抗。这些军事行动不仅展示了双方的军事实力,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的紧张。
- 政权更迭:在这一年里,还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政权更迭事件。如司马国璠叛乱,导致司马家族的势力受到了削弱;此外,拓跋嗣的统治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势力的挑战。这些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
- 经济状况:除了军事和政治活动外,经济状况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关注点。经济的繁荣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性和发展水平。在这一年中,虽然发生了一些战争和冲突,但也有一些地区得到了开发和建设的机会。
- 文化与社会影响
- 文学艺术: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书法和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发展。这些艺术形式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追求。
-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宗教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信仰观念和社会风气。
- 民间生活:民间生活方面,人们的日常饮食、服饰、娱乐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
- 历史评价与现代意义
- 历史评价: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局势。这些事件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启示。
- 现代意义: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社会变迁的过程。同时,这些历史事件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如何处理国家统一、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