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以武都世子玄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初,会稽孔宁子为帝镇西咨议参军,及即位,以宁子为步兵校尉;与侍中王华并有富贵之愿,疾徐羡之、傅亮专权,日夜构之于帝。会谢晦二女当适彭城王义康、新野侯义宾,遣其妻曹氏及长子世休送女至建康。帝欲诛羡之、亮,并发兵讨晦,声言当伐魏,取河南,又言拜京陵,治行装舰。亮与晦书曰:“薄伐河朔,事犹未已,朝野之虑,忧惧者多。”又言:“朝士多谏北征,上当遣外监万幼宗往相咨访。”时朝廷处分异常,其谋颇泄。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三年(丙寅,公元四二六年)
春,正月,谢晦弟黄门侍郎爵驰使告晦,晦犹谓不然,以傅亮书示咨议参军何承天曰;“外间所闻,咸谓西讨已定,幼宗岂有上理!”晦尚谓虚妄,使承天豫立答诏启草,言伐虏宜须明年。江夏内史程道惠得寻阳人书,言“朝廷将有大处分,其事已审”,使其辅国府中兵参军乐冏封以示晦。晦问承天曰:“若果尔,卿令我云何?”对曰:“蒙将军殊顾,常思报德。事变至矣,何敢隐情!然明日戒严,动用军法,区区所怀,惧不得尽。”晦惧曰:“卿岂欲我自裁邪?”承天曰:“尚未至此。以王者之重,举天下以攻一州,大小既殊,逆顺又异。境外求全,上计也。其次以腹心将兵屯义阳,将军自帅大众战于夏口;若败,即趋义阳以出北境,其次也。”晦良久曰:“荆州用武之地,兵粮易给,聊且决战,走复何晚!”乃使承天造立表檄,又与卫军咨议参军琅邪颜邵谋举兵,邵饮药而死。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译文:十一月,以武都世子玄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当初,会稽孔宁子为帝镇西咨议参军,及即位,以宁子为步兵校尉;与侍中王华并有富贵之愿,疾徐羡之、傅亮专权,日夜构之于帝。会谢晦二女当适彭城王义康、新野侯义宾,遣其妻曹氏及长子世休送女至建康。帝欲诛羡之、亮,并发兵讨晦,声言当伐魏,取河南,又言拜京陵,治行装舰。
注释:资治通鉴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在宋纪二中,我们看到了谢晦的生平和他的命运转折。谢晦是宋朝初年的一名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变化。
赏析: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通过对谢晦及其家族成员的描述,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诗中提到的“资治通鉴”是指司马光编写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它通过详细地记述历史事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启示。
我们可以感受到谢晦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才能,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诗中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面,以及人们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真相,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