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壬午,魏主如美稷,遂至隰城,命阳平王它督诸军击山胡白龙于西河。它,熙之子也。
魏主轻山胡,日引数十骑登山临视之。白龙伏壮士十馀处掩击之,魏主坠马,几为所擒。内和行长代人陈建以身扞之,大呼奋击,杀胡数人,身被十馀疮,魏主乃免。
九月,戊子,大破胡众,斩白龙,屠其城。冬,十月,甲午,魏人破白龙馀党于五原,诛数千人,以其妻子赐将士。
直一月,魏主还宫。十二月,甲辰,复如云中。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十二年(乙亥,公元四三五年)
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辛酉,大赦。
辛未,上祀南郊。
燕王数为魏所攻,遣使诣建康称籓奉贡。癸酉,诏封为燕王,江南谓之黄龙国。
甲申,魏大赦,改元太延。
有老父投书于敦煌东门,求之,不获。书曰:“凉王三十年若七年。”河西王牧犍以问奉常张慎,对曰:“昔虢之将亡,神降于莘。愿殿下崇德修政,以享三十年之祚;若盘于游田,荒于酒色,臣恐七年将有大变。”牧犍不悦。
译文:
魏主拓跋焘前往美稷,然后到了隰城,命令阳平王拓跋仪率领各军攻打山胡族的白龙。拓跋仪是拓跋焘的儿子。拓跋焘轻视山胡族,每天带几十名骑兵登上山头观看他们。白龙埋伏了一百多名勇士在山中突袭他们,拓跋焘从马上摔下来,差点被抓住。内和长陈建挺身而出保护他,大声呼喊着奋力攻击,杀死了好几个山胡人。他自己也受了十多处伤,拓跋焘这才幸免于难。
九月,戊子日,北魏军队大败山胡族的军队并斩杀了白龙,攻陷了他的城池。冬天,十月,甲午日,北魏军队又在五原击溃了白龙的残余势力,杀了数千人,把他们的妻子儿女都赐给了将士们。
赏析:
《资治通鉴》,全称“资治通鉴纲目”,是中国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部书以时间为线索,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影响的史学著作。
在《资治通鉴》中的宋纪四中,我们看到了北魏和南朝之间的军事冲突和政治斗争。北魏的皇帝拓跋焘对山胡族采取了强硬的态度,派遣阳平王拓跋仪率军攻打山胡族的白龙。拓跋焘轻视敌人,每天都带领数十名骑兵登山观战。然而,他的行动引起了敌人的警觉,山胡族伏兵突袭,差点让拓跋焘陷入危险。幸好有内和长的陈建挺身而出,与拓跋焘一起奋力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段历史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性以及英勇将领的忠诚和勇敢。同时也展现了北魏皇帝的野心和侵略性,以及对异族的歧视和压迫。此外,这段历史还揭示了战争中的胜败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士兵们的团结和忠诚。
《资治通鉴》宋纪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窗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尊重每一个生命,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