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王义康至豫章,辞刺史;甲辰,以义康都督江、交、广三州诸军事。前龙骧参军巴东扶令育诣阙上表,称:“昔袁盎谏汉文帝曰:‘淮南王若道路遇霜露死,陛下有杀弟之名。’文帝不用,追悔无及。彭城王义康,先朝之爱子,陛下之次弟,若有迷谬之愆,正可数之以善恶,导之以义方,奈何信疑似之嫌,一旦黜削,远送南垂!草莱黔首,皆为陛下痛之。庐陵往事,足为龟鉴。恐义康年穷命尽,奄忽于南,臣虽微贱,窃为陛下羞之。陛下徒知恶枝之宜伐,岂知伐枝之伤树!伏愿亟召义康返于京甸,兄弟协和,君臣辑睦,则四海之望塞,多言之路绝矣。何必司徒公、扬州牧然后可以置彭城王哉!若臣所言于国为非,请伏重诛以谢陛下。”表奏,即收付建康狱,赐死。
裴子野论曰:夫在上为善,若云行雨施,万物受其赐;及其恶也,若天裂地震,万物所惊骇,其谁弗知,其谁弗见!岂戮一人之身,钳一夫之口,所能禳逃,所能弭灭哉?是皆不胜其忿怒而有增于疾疹也。以太祖之含弘,尚掩耳于彭城之戮,自斯以后,谁易由言!有宋累叶,罕闻直谅,岂骨鲠之气,俗愧前古?抑时王刑政使之然乎?张约陨于权臣,扶育毙于哲后,宋之鼎镬,吁,可畏哉!
诗句赏析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见证
- 背景介绍
- 彭城王义康生平与地位
- 宋文帝对彭城王的态度变化
- 范晔事件及义康被废原因
- 原文展示
- 范晔的上表
- 宋文帝的回应及诏书文本
- 义康被废后的具体措施
- 译文翻译
- 原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 译文的准确性及其意义
- 翻译时的文化与历史知识考量
- 赏析要点
- 修辞手法分析
- 文中情感表达及其影响
- 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隐喻与映射
- 关键人物角色分析
- 范晔:忠诚与背叛的双面人
- 宋文帝:权力斗争中的决策者
- 彭城王义康:悲剧英雄的形象塑造
- 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 诗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文学作品反映的历史真相
-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 结论
- 总结彭城王义康事件对历史的影响
- 分析诗歌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与局限
-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