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玄黓敦牂,尽柔兆阉茂,凡五年。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年(壬午,公元四四二年)
春,正月,甲申,魏主备法驾,诣道坛受符箓,旗帜尽青。自是每帝即位皆受箓。谦之又奏作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犬,欲以上接天神。崔浩劝帝为之,功费万计,经年不成。太子晃谏曰:“天人道殊,卑高定分,不可相接,理在必然。今虚耗府库,疲弊百姓,为无益之事,将安用之!必如谦之所言,请因东山万仞之高,为功差易。”帝不从。
夏,四月,沮渠无讳将万馀家,弃敦煌西就沮渠安周。未至,鄯善王比龙畏之,将其众奔且末,其世子降于安周。无讳遂据鄯善,其士卒经流沙,渴死者太半。
李宝自伊吾帅众二千入据敦煌,缮修城府,安集故民。
沮渠牧犍之亡也,凉州人阚爽据高昌,自称太守。唐契为柔然所逼,拥众西趋高昌,欲夺其地。柔然遣其将阿若追击之,契败死。契弟和收馀众奔车师前部王伊洛。时沮渠安周屯横截城,和攻拔之,又拔高宁、白力二城,遣使请降于魏。甲戌,上以疾愈,大赦。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一、诗歌原文
春,正月,甲申,魏主备法驾,诣道坛受符箓,旗帜尽青。自是每帝即位皆受箓。谦之又奏作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犬,欲以上接天神。崔浩劝帝为之,功费万计,经年不成。太子晃谏曰:“天人道殊,卑高定分,不可相接,理在必然。今虚耗府库,疲弊百姓,为无益之事,将安用之!必如谦之所言,请因东山万仞之高,为功差易。”帝不从。
夏,四月,沮渠无讳将万馀家,弃敦煌西就沮渠安周。未至,鄯善王比龙畏之,将其众奔且末,其世子降于安周。无讳遂据鄯善,其士卒经流沙,渴死者太半。
李宝自伊吾帅众二千入据敦煌,缮修城府,安集故民。
沮渠牧犍之亡也,凉州人阚爽据高昌,自称太守。唐契为柔然所逼,拥众西趋高昌,欲夺其地。柔然遣其将阿若追击之,契败死。契弟和收馀众奔车师前部王伊洛。时沮渠安周屯横截城,和攻拔之,又拔高宁、白力二城,遣使请降于魏。甲戌,上以疾愈,大赦。
二、译文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北魏文成帝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以及相关的决策和谏议。诗中描述了北魏皇帝拓跋焘(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壬午,公元442年)举行仪式接受符箓的情景,并提到他命令建造静轮宫,希望能与天神相接的野心。然而,由于耗费巨大,工程未能完成,太子劝阻说这样做是徒劳无功的。诗还记载了沮渠无讳放弃敦煌投奔沮渠安周,以及沮渠无讳占据鄯善的事件。最后,诗中提到李宝、唐契等人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历史背景下的生存斗争和对国家的贡献。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简要叙述,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