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魏京兆王杜元宝坐谋反诛;建宁王崇及其子济南王丽皆为元宝所引,赐死。
帝欲废太子劭,赐始兴王濬死,先与侍中王僧绰谋之;使僧绰寻汉魏以来废太子、诸王典故,送尚书仆射徐湛之及吏部尚书江湛。
武陵王骏素无宠,故屡出外籓,不得留建康;南平王铄、建平王宏皆为帝所爱。铄妃,江湛之妹;随王诞妃,徐湛之之女也。湛劝帝立铄,湛之意欲立诞。僧绰曰:“建立之事,仰由圣怀。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愿以义割恩,略小不忍;不尔,便应坦怀如初,无烦疑论。事机虽密,易致宣广,不可使难生虎表,取笑千载。”帝曰:“卿可谓能断大事。然此事至重,不可不殷勤三思。且彭城始亡。人将谓我无复慈爱之道。”僧绰曰:“臣恐千载之后,言陛下唯能裁弟,不能裁儿。”帝默然。江湛同侍坐,出阁,谓僧绰曰:“卿向言将不太伤切直!”僧绰曰:“弟亦恨君不直!”
【注】: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宋纪九:己未,魏京兆王杜元宝因为谋反被诛;建宁王崇及其子济南王丽都被杜元宝引为同罪,赐死。
帝欲废太子劭,赐始兴王濬死,先与侍中王僧绰谋划此事;让王僧绰寻找汉、魏以来废除太子、诸王的典故,并送给尚书仆射徐湛之和吏部尚书江湛。
武陵王骏素无宠,所以屡次被外放至各藩镇,不得留在建康;南平王铄、建平王宏都为帝所爱。铄的妻子是江湛之妹;随王诞的妻子是徐湛之的女夫。湛劝帝立铄,而其意欲立诞。王僧绰说:“建立之事,仰赖圣怀。臣认为宜早日决断,不可拖延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希望以义割恩,略小不忍;否则,就应坦怀如初,无需疑虑讨论。事情虽机密,易致流言,不可使难生虎威,取笑千载。”帝说:“你可谓能断大事。然而此事关重大,不可不殷勤三思。况且彭城刚刚灭亡,人们将说我只有弟弟没有慈爱之道了。”僧绰说:“臣恐怕千载之后,言陛下唯能裁弟,不能裁儿。”帝默然。江湛陪坐一旁,出来后对僧绰说:“卿刚才所言太过伤切直!”僧绰说:“我也恨君不直!”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政治斗争的故事。文章主要讲述了宋文帝想废太子劭,赐始兴王浚死,先与侍中王僧绰谋划此事,让他寻找汉、魏以来废除太子、诸王的典故,并送给尚书仆射徐湛之和吏部尚书江湛。同时,还涉及到了大臣之间的互相指责以及皇帝对大臣的评价。
在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深思熟虑、善于权衡利弊的政治领导者的形象。他既能够果断地做出决策,又能够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后果。这种智慧和魄力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位皇帝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既想要废黜太子、赐死始兴王浚,又害怕这样做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混乱和危机。这种矛盾和纠结使得他的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
文章还通过对话和旁白的形式,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例如,“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弟亦恨君不直”等话语,都透露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这篇《资治通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政治斗争和人性弱点的机会。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深思熟虑、善于权衡利弊的智慧政治家形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