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密与沈庆之手书,令杀武陵王骏。庆之求见王,王惧,辞以疾。庆之突入,以劭书示王,王泣求入内与母诀,庆之曰:“下官受先帝厚恩,今日之事,唯力是视;殿下何见疑之深!”王起再拜曰:“家国安危,皆在将军。”庆之即命内外勒兵。府主簿颜竣曰:“今四方未知义师之举,劭据有天府,若首尾不相应,此危道也。宜待诸镇协谋,然后举事。”庆之厉声曰:“今举大事,而黄头小儿皆得参预,何得不败!宜斩以徇众!”王令竣拜谢庆之,庆之曰:“君但当知笔札事耳!”于是专委庆之处分。旬日之间,内外整办,人以为神兵。竣,延之之子也。
庚寅,武陵王戒严誓众。以沈庆之领府司马;襄阳太守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为咨议参军,领中兵;江夏内史硃修之行平东将军;记室参军颜设为咨议参军,领录事,兼总内外;以咨议参军刘延孙为长史、寻阳太守,行留府事。延孙,道产之子也。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七 · 宋纪九
劭密与沈庆之手书,令杀武陵王骏。庆之求见王,王惧,辞以疾。 庆之突入,以劭书示王,王泣求入内与母诀,庆之曰:“下官受先帝厚恩,今日之事,唯力是视;殿下何见疑之深!”王起再拜曰:“家国安危,皆在将军。”庆之即命内外勒兵。府主簿颜竣曰:“今四方未知义师之举,劭据有天府,若首尾不相应,此危道也。宜待诸镇协谋,然后举事。”庆之厉声曰:“今举大事,而黄头小儿皆得参预,何得不败!宜斩以徇众!”王令竣拜谢庆之,庆之曰:“君但当知笔札事耳!”于是专委庆之处分。旬日之间,内外整办,人以为神兵。竣,延之之子也。
庚寅,武陵王戒严誓众。以沈庆之领府司马;襄阳太守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为咨议参军,领中兵;江夏内史硃修之行平东将军;记室参军颜设为咨议参军,领录事,兼总内外;以咨议参军刘延孙为长史、寻阳太守,行留府事。延孙,道产之子也。
赏析:
本篇描绘了宋文帝时期的政治斗争。文中提到“资治通鉴”,表明这是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宋朝建隆四年)之间的历史,共1362卷。在宋代纪九中,我们看到了诸多重要人物的出场和事件的发展。如南谯王义宣被提拔为司徒、扬州刺史,同时萧道成等率领氐羌进攻魏武都。
诗中的“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我国自上古至宋初的历史变迁。通过对这部经典书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
本文还涉及了许多其他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例如,沈庆之被任命为府司马,负责处理府中的事务;柳元景和宗悫分别担任襄阳太守和随郡太守,共同参与军事策划;朱修之行平东将军,颜设为谘议参军,刘延孙为长史并代理留府事务等等。这些人物和事件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在分析这段历史时,我们可以看到权力斗争和政治决策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文中多次提到“权”、“事”等关键词,强调了政治决策的重要性。例如,沈庆之要求杀掉武陵王骏的行为,以及他对军队的控制,显示了他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和坚决。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变迁。同时,通过学习“资治通鉴”,我们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