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生至彭城,昶即聚兵反;移檄统内诸郡,皆不受命,斩昶使,将佐文武悉怀异心。昶知事不成,弃母、妻,携爱妾,夜与数十骑开北门奔魏。昶颇涉学,能属文。魏人重之,使尚公主,拜侍中、征南将军、驸马都尉,赐爵丹阳王。
吏部尚书袁觊,始为帝所宠任,俄而失指,待遇顿衰,使有司纠奏其罪,白衣领职。觊惧,诡辞求出。甲寅,以觊为督雍、梁等四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觊舅蔡兴宗谓之曰:“襄阳星恶,何可往?”觊曰:“‘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今者之行,唯愿生出虎口耳。且天道辽远,何必皆验!”
是时,临海王子顼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剌史,朝廷以兴宗为子顼长史、南郡太守,行府、州事,兴宗辞不行。觊说兴宗曰:“朝廷形势,人所共见。在内大臣,朝不保夕,舅今出居陕西,为八州行事,觊在襄、沔,地胜兵强,去江陵咫尺,水陆流通。若朝廷有事,可以共立桓、文之功,岂比受制凶狂、临不测之祸乎?今得间不去,后复求出,岂可得邪!”兴宗曰:“吾素门平进,与主上甚疏,未容有患。宫省内外,人不自保,会应有变。若内难得弭,外衅未必可量。汝欲在外求全,我欲居中免祸,各行其志,不亦善乎!”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宋纪十二
法生至彭城,昶即聚兵反;移檄统内诸郡,皆不受命,斩昶使,将佐文武悉怀异心。昶知事不成,弃母、妻,携爱妾,夜与数十骑开北门奔魏。
译文:法生到了彭城后,王昶立即聚集军队谋反;他发布檄文,要求统辖区内的各郡都不要服从命令。但是所有的将领和官员都背叛了他,王昶知道事情无法成功,就抛弃了母子,带着他的爱妾,在夜间率领几十名骑兵打开北门逃往北魏。
注释:资治通鉴:是一部记载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卷:指书籍中的某一部分。一百三十:表示这一部书一共有130卷。宋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的政权。纪十二:表示这一卷的内容是关于第十二位皇帝的事情。
法生至彭城,昶即聚兵反:意思是法生到达彭城之后,王昶立即开始集结军队进行谋反。
移檄统内诸郡,皆不受命:意思是王昶发布檄文,声称要统一全国,但所有接到檄文的郡都不愿意听从他的命令。
将佐文武悉怀异心:意味着所有的将领和官员都在内心产生叛变的想法。
昶知事不成,弃母、妻,携爱妾:意思是王昶意识到自己的计划无法成功,于是抛弃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带着他的爱妾逃跑。
夜与数十骑开北门奔魏:意味着他在夜晚带领着几十名骑士打开了北门,向北魏逃亡。
昶颇涉学,能属文:意思是王昶虽然不是一个精通学问的人,但他却擅长写作文章。
魏人重之:意思是北魏人非常看重这个人。
重:重视,看重。
使尚公主,拜侍中、征南将军、驸马都尉:意思是他被派去和北魏皇室的女儿结婚,并被授予侍中、征南将军、驸马都尉等官职。
赐爵丹阳王:意思是他被加封为丹阳王的爵位。
吏部尚书袁觊:意思是吏部尚书,也就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
吏部尚书:是指负责管理吏部工作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或者省长。袁觊在朝政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始为帝所宠任,俄而失指:意思是起初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但很快就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失指:失去信任,不再得到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待遇顿衰,使有司纠奏其罪:意思是他的官位和待遇突然下降,有人检举他的罪行。
待遇顿衰:待遇突然下降,意味着他的官职地位受到了损害。
有司:原意为“官吏”,这里特指那些负责审查弹劾的官吏。
纠奏其罪:意思是检举揭发他的罪行。
白衣领职:意思是以平民的身份重新担任职务。
惧,诡辞求出:意思是害怕被揭发揭穿的嫌疑,就编造借口请求离开朝廷。
诡辞:编造虚假的理由或言辞。
求出:请求离开。
甲寅: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子,具体日期需要参考当时的日历。
以觊为督雍、梁等四州诸军事、雍州刺史:意思是任命袁觊为都督雍、梁等四州的军事行动的长官,并授予他雍州刺史的官职。
觊舅蔡兴宗谓之曰:“襄阳星恶,何可往?”觊曰:“‘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今者之行,唯愿生出虎口耳。且天道辽远,何必皆验!”
译文:觊的舅舅蔡兴宗对他说:“襄阳星象不好,你怎么可以去?”袁觊回答说:“如果白刃相交,前面有危险,我无法挽救飞来的箭矢。现在这次出行,只是希望能够从虎口里逃脱出来而已。况且命运遥远,难道一定要全部验证吗?”
注释:襄阳星恶:襄阳星象不好,意味着襄阳这个地方有不好的预兆。
何可往:怎么可以前往呢?
“白刃交前,不救流矢”: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刀刃交错时,前面有危险无法拯救即将飞来的箭矢。
“惟愿生出虎口耳”: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希望从虎口里面逃脱出来。
“天道辽远”:这句话的意思是命运遥远,无法预测未来的结果。
“何必皆验”: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必全都验证,有时候有些事情并不一定会按照预期的那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