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沈庆之既发颜、柳之谋,遂自昵于帝,数尽言规谏,帝浸不悦。庆之惧祸,杜门不接宾客。尝遣左右范羡至吏部尚书蔡兴宗所,兴宗使羡谓庆之曰:“公闭门绝客,以避悠悠请托者耳。如兴宗,非有求于公者也,何为见拒!”庆之使羡邀兴宗。
兴宗往见庆之,因说之曰:“主上比者所行,人伦道尽;率德改行,无可复望。今所忌惮,唯在于公;百姓喁喁,所瞻赖者,亦在公一人而已。公威名素著,天下所服。今举朝遑遑,人怀危怖。指麾之日,谁不响应!如犹豫不断,欲坐观成败,岂推旦暮及祸,四海重责将有所归!仆蒙眷异常,故敢尽言,愿公详思其计。”庆之曰:“仆诚知今日忧危,不复自保,但尽忠奉国,始终以之,当委任天命耳。加老退私门,兵力顿阙,虽欲为之,事亦无成。”兴宗曰:“当今怀谋思奋者,非欲邀功赏富贵,正求脱朝夕之死耳!殿中将帅,唯听外间消息,若一人唱首,则俯仰可定。况公统戎累朝,旧日部曲,布在宫省,受恩者多,沈修之辈皆公家子弟耳,何患不从!且公门徒、义附,并三吴勇士。殿中将军陆攸之,公之乡人,今入东讨贼,大有铠仗,在青溪未发。公取其器仗以配衣麾下,使陆攸之帅以前驱,仆在尚书中,自当帅百僚按前代故事,更简贤明以奉社稷,天下之事立定矣。又,朝廷诸所施为,民间传言公悉豫之。公今不决,当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从之祸。闻车驾屡幸贵第,酣醉淹留;又闻屏左右,独入阁内;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庆之曰:“感君至言。然此大事,非仆所能行;事至,固当抱忠以没耳。”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三十 · 宋纪十二

初,沈庆之既发颜、柳之谋,遂自昵于帝,数尽言规谏,帝浸不悦。庆之惧祸,杜门不接宾客。尝遣左右范羡至吏部尚书蔡兴宗所,兴宗使羡谓庆之曰:“公闭门绝客,以避悠悠请托者耳。如兴宗,非有求于公者也,何为见拒!”庆之使羡邀兴宗。

兴宗往见庆之,因说之曰:“主上比者所行,人伦道尽;率德改行,无可复望。今所忌惮,唯在于公;百姓喁喁,所瞻赖者,亦在公一人而已。公威名素著,天下所服。今举朝遑遑,人怀危怖。指麾之日,谁不响应!如犹豫不断,欲坐观成败,岂推旦暮及祸,四海重责将有所归!仆蒙眷异常,故敢尽言,愿公详思其计。”

庆之曰:“仆诚知今日忧危,不复自保,但尽忠奉国,始终以之,当委任天命耳。加老退私门,兵力顿阙,虽欲为之,事亦无成。”兴宗曰:“当今怀谋思奋者,非欲邀功赏富贵,正求脱朝夕之死耳!殿中将帅,唯听外间消息,若一人唱首,则俯仰可定。况公统戎累朝,旧日部曲,布在宫省,受恩者多,沈修之辈皆公家子弟耳,何患不从!且公门徒、义附,并三吴勇士。殿中将军陆攸之,公之乡人,今入东讨贼,大有铠仗,在青溪未发。公取其器仗以配衣麾下,使陆攸之帅以前驱,仆在尚书中,自当帅百僚按前代故事,更简贤明以奉社稷,天下之事立定矣。又,朝廷诸所施为,民间传言公悉豫之。公今不决此大事,当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从之祸。闻车驾屡幸贵第,酣醉淹留;又闻屏左右,独入阁内;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三十 · 宋纪十二

当初,沈庆之已经发起了颜乐天和柳元景的阴谋之后,便开始亲近皇帝,不断地进谏规劝,皇帝逐渐对他产生了不满。沈庆之害怕自己因此招来灾祸,就闭门不出,不接见宾客。他曾经派手下的范羡到吏部尚书蔡兴宗那里去,蔡兴宗让范羡对沈庆之说:“您闭门谢客,是为了躲避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像我这样没有向您请求什么的人,为什么要被拒绝呢?”于是范羡邀请蔡兴宗前来拜访沈庆之。

蔡兴宗前去拜会沈庆之,趁机劝说他说:“皇上近来的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人伦之道,他的行为已经无法再得到人们的称赞和赞扬了。现在您所畏惧的人,只有您一个人了。百姓们都在盼望您的帮助,也只有您能够拯救他们。您的名字和威望一向是人们所敬重的,如果这个时候您还犹豫不决,想要袖手旁观而看着事情的发展,那么等待您的将是什么?如果这样的话,您怎么能逃脱早晚之间的惩罚呢?整个国家都将因此而感到担忧。我受到过您的关照,所以才敢说出这些话来,希望您能够认真考虑我的建议。”

沈庆之说:“我知道现在的形势非常危险,我不能再保全自己。但是我会尽忠报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止。而且我已经年纪大了,不能亲自上前线作战了。即使我想要这样做,也是无能为力的。”

蔡兴宗说:“目前有很多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他们并不只是希望得到个人的荣耀和财富,而是真正想要摆脱那种每天死亡的威胁。那些殿中的将帅只能听从外面的动静,如果有一个人带头,那么局势就很容易控制了。更何况您统领军队多年,过去的部属还在宫中任职,您得到过很多别人的恩惠。那些都是沈修之等人的家族成员啊,他们怎么会不听从您呢?再说您的门客和忠实追随者,还有三吴地区的勇士们。殿中的将军陆攸之是您的老乡,他现在正在东边征讨叛军,手中拥有很多铠甲武器,他还没有出发。如果您能借用这些武器装备您自己的部下,然后让陆攸之作为前锋部队前进,我虽然在尚书省做官,但一定会率领百官按照古代的故事行事,重新挑选出贤能的人来辅佐国家,那么国家的大业就可以稳固了。此外,朝廷的各种举措都在民间传播着您的名声。如果您现在不做出决定,那么一定会有其他人率先行动起来,您也将难免被他们所连累。听说皇上多次前往您的府邸,喝得酩酊大醉;又听说他在屏退身边人员,独自进入内室。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能错失!”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的重要著作,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该书以编年体形式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

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将领、大臣和诗人。他出身世家大族,早年随父沈璞起兵反对刘裕篡位有功,历任官职。在宋文帝刘义隆执政期间,他曾参与平定刘劭的叛乱并立下战功。后来因为与刘劭关系密切而被免职。此后他隐居山林,成为一位高士。

本诗主要描述了沈庆之一生的经历以及他对朝廷的态度和立场。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沈庆之的智慧和谋略。他的言辞犀利、机智幽默,能够巧妙地化解危机。同时,他也展现出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整首诗歌语言流畅、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