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固闭门抿魏。沈文秀遣使迎降于魏,请兵援接。白曜欲遣兵赴之,郦范曰:“文秀室家坟墓皆在江南,拥兵数万,城固甲坚。强则拒战,屈则遁去。我师未逼其城,无朝夕之急,何所畏忌,而遽求援军!且观其使者,视下而色愧,语烦而志怯。此必挟诈以诱我,不可从也。不若先取历城,克盘阳,下梁邹,平乐陵,然后按兵徐进,不患其不服也。”白曜曰;“崔道固等兵力单弱,不敢出战;吾通行无碍,直抵东阳,彼自知必亡,故望风求服,夫又何疑!”范曰:“历城兵多粮足,非朝夕可拔。文秀坐据东阳,为诸城根本。今多遣兵则无以攻历城,少遣兵则不足以制东阳;若进为文秀所拒,退为诸城所邀,腹背受敌,必无全理。愿更审计,无堕贼彀中。”白曜乃止。文秀果不降。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三十二 · 宋纪十四

崔道固闭门抿魏。沈文秀遣使迎降于魏,请兵援接。白曜欲遣兵赴之,郦范曰:“文秀室家坟墓皆在江南,拥兵数万,城固甲坚。强则拒战,屈则遁去。我师未逼其城,无朝夕之急,何所畏忌,而遽求援军!且观其使者,视下而色愧,语烦而志怯。此必挟诈以诱我,不可从也。不若先取历城,克盘阳,下梁邹,平乐陵,然后按兵徐进,不患其不服也。”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三十二 · 宋纪十四
崔道固紧闭城门,拒绝北魏的侵袭。沈文秀派遣使者到北魏请求投降,并请求北魏派兵援助。白曜打算派兵支援他,但郦范却认为:“沈文秀的家乡和祖先都在南方,拥有数万军队,城池坚固,甲兵精良。如果北魏大军压境,他们将坚守抵抗;如果北魏大军撤退,他们就将溃逃。我们的军队没有紧迫的威胁,没有必要急于派兵援助他们。而且看沈文秀的使者态度卑下、面色惭愧,语言繁琐、意志怯懦。这表明他们必定是挟持虚假情况引诱我们,我们不能听从他们的提议。不如我们先夺取历城,攻克盘阳,攻下梁邹,平定乐陵,然后再从容不迫地进军,这样就不必担心他们不会归顺了。”白曜说:“崔道固等人兵力单薄,不敢出战。我们行动自由,直接抵达东阳。他们知道自己必定灭亡,所以望风求降,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郦范说:“历城的士兵众多粮食充足,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攻克的。沈文秀占据东阳,成为诸城的根基。现在我们如果大量增兵,就无法攻克历城;如果少量增兵,又不足以控制东阳。如果他们进攻我们就被击退,退避他们就将被各个击破,这样一定会陷入困境。希望再进行详细考虑,不要落入敌人的圈套。”于是白曜停止派兵。最终沈文秀果然没有投降。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北魏将领白曜和郦范对于攻占东阳城的策略的争论。白曜主张派兵支援沈文秀,而郦范认为沈文秀虽然面临威胁,但不会轻易屈服,而且他们可能会用欺骗手段来诱导北魏出兵,因此不宜轻易出兵。这个策略反映了双方对局势的不同评估和处理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