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魏魏郡王陈建卒。
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来聘。
十二月,乙卯,魏以侍中淮南王佗为司徒。
柔然犯魏塞,魏任城王澄帅众拒之,柔然遁去。澄,云之子也。氐、羌反,诏以澄为都督梁、益、荆三州诸军事、梁州刺史。澄至州,讨叛柔服,氐、羌皆平。
初,太祖命黄门郎虞玩之等检定黄籍。上即位,别立校籍官,置令史,限人一日得数巧。既连年不已,民愁怨不安。外监会稽吕文度启上,籍被却者悉充远戍,民多逃亡避罪。富阳民唐之因以妖术惑众作乱,攻陷富阳,三吴却籍者奔之,众至三万。
文度与茹法亮、吕文显皆以奸谄有宠于上。文度为外监,专制兵权,领军守虚位而已。法亮为中书通事舍人,权势尤盛。王俭常曰:“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茹公邪!”
是岁,柔然部真可汗卒,子豆仑立,号伏名敦可汗,改元太平。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翻译,同时提供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和整体赏析:

  • 辛酉,魏魏郡王陈建卒

  • 译文:二十七日,北魏的魏郡王陈建去世。

  • 注释:陈建是北魏的一位高级官员,他的去世对当时的朝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陈建的去世可能预示着朝中权力的更迭。

  • 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来聘

  • 译文: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人来访。

  • 注释:李彪作为魏的官员,代表政府接待了来自其他国家的访问者。

  • 赏析:这显示了当时国家间的外交活动频繁,同时也体现了北魏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 十二月,乙卯,魏以侍中淮南王佗为司徒

  • 译文:十二月二十二日,北魏任命侍中、淮南王拓跋佗为司徒。

  • 注释:拓跋佗是北魏的高级官员,被任命为司徒,表明他的地位和职责的重要性。

  • 赏析:这一任命可能是为了加强政权的稳定性和提升政治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拓跋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 柔然犯魏塞,魏任城王澄帅众拒之,柔然遁去

  • 译文:柔然国侵犯魏国的边境,魏任城王拓跋澄率领军队抵抗,但柔然国逃跑了。

  • 注释:柔然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其侵犯魏国的边境说明当时边疆形势的紧张。

  • 赏析:这展示了北魏在当时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应对措施,也反映了国家防御体系的脆弱性。

  • 澄,云之子也

  • 译文:澄是云的儿子。

  • 注释:这里的“云”可能是指北魏的皇帝,暗示拓跋澄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 赏析:这强调了拓跋澄在朝廷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可能是皇帝的儿子或亲兄弟。

  • 氐、羌反,诏以澄为都督梁、益、荆三州诸军事、梁州刺史

  • 译文:氐人、羌人发动叛乱,朝廷下诏任命澄为都督梁、益、荆三州诸军事、梁州刺史。

  • 注释:这表明北魏政府需要派遣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来解决内部的叛乱问题。

  • 赏析:这反映了北魏在应对国内冲突时采取的策略和对高级官员的信任,也揭示了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这段文本不仅记录了具体的事件和人物,还透露出了当时的政治动态和社会状况。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今天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