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魏主至肆州,见道路民有跛、眇者,停驾慰劳,给衣食终身。
大司马安定王休执军士为盗者三人,以徇于军,将斩之。魏主行军遇之,命赦之,休不可,曰:“陛下亲御六师,将远清江表,今始行至此,而小人已为攘盗,不斩之,何以禁奸!”帝曰:“诚如卿言。然王者之体,时有非常之泽。三人罪虽应死,而因缘遇朕,虽违军法,可特赦之。”既而谓司徒冯诞曰:“大司马执法严,诸君不可不慎。”于是军中肃然。
臣光曰:“人主之于其国,譬犹一身,视远如视迩,在境如在庭。举贤才以任百官,修政事以利百姓,则封域之内无不得其所矣。是以先王黈纩塞耳,前旒蔽明,欲其废耳目之近用,推聪明于四远也。彼废疾者宜养,当命有司均之于境内,今独施于道路之所遇,则所遗者多矣。其为仁也,不亦微乎!况赦罪人以桡有司之法,尤非人君之体也。惜也!孝文,魏之贤君,而犹有是乎!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八·齐纪四 壬寅,魏主至肆州,见道路民有跛、眇者,停驾慰劳,给衣食终身。
译文: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八·齐纪四 壬寅年,北魏国主拓跋焘抵达肆州,看到道路上有残疾人,停下车来慰问和提供食物和衣物以帮助他们。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从周朝到宋朝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本诗选自其中的一部分,即关于北魏国主拓跋焘的事迹。诗中描述了北魏国主拓跋焘在抵达肆州时,看到道路上有残疾人,因此停下车来慰问并提供食物和衣物以帮助他们。这种仁爱的行为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于百姓的关怀和爱护。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北魏国主拓跋焘的行为,展现了古代统治者对于百姓的关怀和爱护。这种仁爱的行为不仅体现了统治者的道德品质,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古代统治者应该关注百姓疾苦,关心民生问题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