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见玄元皇帝于丹凤门之空中,告以‘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于故函谷关尹喜台旁求得之。
陕州刺史李齐物穿三门运渠,辛未,渠成。齐物,神通之曾孙也。
壬辰,群臣上表,以“函谷宝符,潜应年号;先天不违,请于尊号加‘天宝’字。”从之。
二月,辛卯,上享玄元皇帝于新庙。甲午,享太庙。丙申,合祀天地于南郊,赦天下。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尚书左、右丞相复为仆射;东都、北都皆为京,州为郡,刺史为太守;改桃林县曰灵宝。田同秀除朝散大夫。时人皆疑宝符同秀所为。间一岁,清河人崔以清复言:“见玄元皇帝于天津桥北,云藏符在武城紫微山。”敕使往掘,亦得之。东京留守王倕知其诈,按问,果首服。奏之。上亦不深罪,流之而已。
这首诗是关于唐代的一段历史故事。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解析,以及相关的译文和注释:
诗句及译文
- 甲寅 - 天干地支纪年,即唐玄宗天宝五年(742)二月一日的记载。
- 陈王府参军田同秀 - 一名官员向玄宗上言,声称见到一位名为玄元皇帝的人物于丹凤门上空,并告知他藏有灵符的秘密所在。
译文:陈王府的参军名叫田同秀,他上书说,在一次夜晚,他看见玄元皇帝在丹凤门上空出现,并且告诉他有关“灵符”的秘密藏身之处。
- 陕州刺史李齐物 - 指的是陕西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李齐物,他在修建三门运河时遇到了困难。
译文:陕州的地方长官李齐物在建设三门运河时遇到困难。
- 壬辰 - 天干地支纪年,即唐玄宗天宝五年三月二十四日的记录。
- 群臣上表 - 指朝廷中大臣们集体呈上奏章,他们请求为唐玄宗加尊号,并在尊号中加上“天宝”二字。
译文:朝廷中的大臣们在特定的日子集体上奏给唐玄宗,请求给他加尊号,并且在尊号中添加“天宝”二字。
- 二月,辛卯 - 天干地支纪月,即唐玄宗天宝五年二月二十一日的记载。
- 辛卯 - 天干地支纪日,即唐玄宗天宝五年二月二十一日的记载。
- 上享玄元皇帝于新庙 - 唐玄宗亲自去新建立的祭祀玄元皇帝的庙宇进行祭拜。
译文:唐玄宗亲自前往新建立的祭祀玄元皇帝的庙宇进行祭拜。
- 甲午 - 天干地支纪日,即唐玄宗天宝五年四月二十三日的记录。
- 甲寅,辛卯 - 再次提及天干地支纪日,表明了同一天的不同记录。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玄宗时期的一些政治事件和文化现象。其中涉及的玄元皇帝和灵符的故事可能源自道教信仰和神秘元素。同时,通过官员们上奏请加尊号的记载也可以看出当时朝廷对于宗教和神秘事件的高度重视。此外,诗中提到的建筑工程如三门运河的建设,展示了唐朝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整体上,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