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李林甫以国忠微才,且贵妃之族,故善遇之。国忠与王鉷为中丞,鉷用林甫荐为大夫,故国忠不悦,遂深探刑縡狱,令引林甫交私鉷兄弟及阿布思事状,陈希烈、哥舒翰从而证之;上由是疏林甫。国忠贵震天下,始与林甫为仇敌矣。

六月,甲子,杨国忠奏吐蕃兵六十万救南诏,剑南兵击破之于云南,克敌隰州等三城,捕虏六千三百,以道远,简壮者千馀人及酋长降者献之。

秋,八月,乙丑,上复幸左藏,赐群臣帛。癸巳,杨国忠奏有凤皇见左藏库屋,出纳判官魏仲犀言凤集库西通训门。

九月,阿布思入寇,围永清栅,栅使张元轨拒却之。

冬,十月,戊寅,上幸华清宫。

己亥,改通训门曰凤集门;魏仲犀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属吏率以凤皇优得调。

南诏数寇边,蜀人请杨国忠赴镇;左仆射兼右相李林甫奏遣之。国忠将行,泣辞上,言必为林甫所害,贵妃亦为之请。上谓国忠曰:“卿暂到蜀区处军事,朕屈指待卿,还当入相。”林甫时已有疾,忧懑不知所为,巫言一见上可小愈。上欲就视之,左右固谏。上乃命林甫出庭中,上登降圣阁遥望,以红巾招之。林甫不能拜,使人代拜。国忠比至蜀,上遣中使召还,至昭应,谒林甫,拜于床下。林甫流涕谓曰:“林甫死矣,公必为相,以后事累公!”国忠谢不敢当,汗流覆面。十一月,丁卯,林甫薨。

诗句:
资治通鉴· 卷二百一十六 · 唐纪三十二
初,李林甫以国忠微才,且贵妃之族,故善遇之。

译文:
在唐代的历史上,李林甫因为知道杨国忠虽然有些才能,但出身贵妃家族,所以他对杨国忠特别照顾。

关键词解释:

  1. 李林甫:唐朝宰相,因擅长权谋和处理政事得宠于唐玄宗。
  2. 国忠:杨国忠,唐朝大臣,曾担任过重要的官职。
  3. 贵妃:指杨贵妃,唐玄宗的妃子。
  4. 微才:微小的才能,指的是杨国忠的才识。
  5. 中丞:御史台的重要职务,负责监察百官。
  6. 阿布思:可能是当时某位地方官员或将领的名字。
  7. 昭应:地名,位于现今陕西省境内。
  8. 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命令大规模招募两京(今洛阳)以及黄河以北地区的兵力来攻击南诏。
  9. 云南:南诏的都城所在地,位于现今云南省境内。
  10. 瘴疠:南方潮湿炎热的环境导致的疾病。
  11. 指碑以示唐使者:指着石碑告诉唐朝廷使者。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中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李林甫和杨国忠之间的关系复杂,既有政治上的勾结,也有个人情感的影响。而杨国忠的权势逐渐壮大,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忌妒和不满。诗中描述的“国忠将行,泣辞上,言必为林甫所害”表达了杨国忠对李林甫的担忧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显示了杨国忠与李林甫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此外,诗中提到的“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反映了当时的国家政策和军事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