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馀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曰:“汝曹何敢害宰相!”众又杀之。韦见素闻乱而出,为乱兵所挝,脑血流地。众曰:“勿伤韦相公。”救之,得免。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玄礼等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谔,见素之子也。国忠妻裴柔与其幼子晞及虢国夫人、夫人子裴徽皆走,至陈仓,县令薛景仙帅吏士追捕,诛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八 · 唐纪三十四
译文: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将士们因为饥饿和疲劳,心中充满怨恨和愤怒,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太子犹豫不决。
关键词解析:
-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中国唐朝的历史事件。
- 卷二百一十八:这是《资治通鉴》的某一卷的第18篇。
- 唐纪三十四:这是《资治通鉴》中关于唐朝的某个时期(公元756年至763年)的记载。
- 丙申日:这是《资治通鉴》中的某一日,通常用于表示某年的某月或某日。
- 马嵬驿:这是唐代的一个驿站,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
- 将士:指唐玄宗的军队成员。
- 陈玄礼: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因反对杨国忠而被杀害。
- 李辅国:他是唐肃宗时期的一位宦官,曾协助李林甫处理政务。
- 李林甫: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另一位宰相,以善于权谋著称。
- 李亨:即唐肃宗,是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 吐蕃使者:指的是来自吐蕃国的官员或使者,他们来到唐朝寻求和平或援助。
- 国忠:指的是杨国忠,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大臣,因与安禄山勾结而受到排挤。
- 胡虏:指的是吐蕃,一个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
- 御史大夫:这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监察百官。
- 韦见素: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
- 魏方进:他是唐朝时期的另一位官员,因反对杨国忠而被杀害。
- 高力士: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宦官,曾帮助唐玄宗处理政务。
- 韦谔: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因直言进谏而被杀害。
- 薛景仙: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县令,领导追捕逃匿的裴柔及其子侄。
- 裴柔:她是唐代皇族成员,后来成为宦官。
- 裴徽:他是裴柔的儿子,也是宦官。
- 贵妃:指的是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
- 佛堂:佛教寺庙内的殿堂,用于供奉佛像等宗教物品。
- 缢杀之:这是对杨贵妃被勒死的形容。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的情景。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明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无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