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绪忌思明之强,遣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往征兵,因密图之。判官耿仁智说思明曰:“大夫崇重,人莫敢言,仁智愿一言而死。”思明曰:“何也?”仁智曰:“大夫所以尽力于安氏者,迫于凶威耳,今唐室中兴,天子仁圣,大夫诚帅所部归之,此转祸为福之计也。”裨将乌承玼说思明曰:“今唐室再造,庆绪叶上露耳。大夫奈何与之俱亡!若归款朝廷,以自湔洗,易于反掌耳。”思明以为然。

承庆、守忠以五千劲骑自随,至范阳,思明番众数万迎之,相距一里所,使人谓承庆等曰:“相公及王远至,将士不胜其喜,然边兵怯懦,惧相公之众,不敢进,愿弛弓以安之。”承庆等从之。思明引承庆等入内厅乐饮,别遣人收其甲兵,诸郡兵皆给粮纵遣之,愿留者厚赐,分隶诸营。明日。囚承庆等,遣其将窦子昂奉表以所部十三郡及兵八万来降,并帅其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亦以所部来降。乙丑,子昂至京师。上大喜,以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子七人皆除显官。遣内侍李思敬与乌承恩往宣慰,使将所部兵讨庆绪。

诗句:

1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 · 唐纪三十六

  1. 庆绪忌思明之强,遣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往征兵,因密图之。
  2. 判官耿仁智说思明曰:“大夫崇重,人莫敢言,仁智愿一言而死。”
  3. 裨将乌承玼说思明曰:“今唐室再造,庆绪叶上露耳。大夫奈何与之俱亡!若归款朝廷,以自湔洗,易于反掌耳。”
  4. 承庆、守忠以五千劲骑自随,至范阳,思明番众数万迎之,相距一里所,使人谓承庆等曰:“相公及王远至,将士不胜其喜,然边兵怯懦,惧相公之众,不敢进,愿弛弓以安之。”
  5. 思明引承庆等入内厅乐饮,别遣人收其甲兵,诸郡兵皆给粮纵遣之,愿留者厚赐,分隶诸营。
  6. 明日,囚承庆等,遣其将窦子昂奉表以所部十三郡及兵八万来降,并帅其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亦以所部来降。
  7. 乙丑,子昂至京师。上大喜,以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子七人皆除显官。
  8. 遣内侍李思敬与乌承恩往宣慰,使将所部兵讨庆绪。

译文:

在唐朝复兴的大好形势下,安庆绪害怕思明的强大势力,派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去征兵,同时暗中谋划对付思明。判官耿仁智对思明说:“您尊贵而受到众人的敬重,但没有人敢于说出来。我希望能为您尽忠而死。”思明问道:“为什么?”耿仁智回答说:“您之所以全力以赴地支持安氏家族,是因为迫于他们的强势压力。如今唐朝中兴,天子仁慈圣明。如果您诚心带领您的部下归附朝廷,这就是转祸为福的好计谋。”裨将乌承玼也劝说思明道:“现在唐室正在复兴,安庆绪已经暴露无遗了。您为什么还要和他同归于尽呢?如果他归顺朝廷,您完全可以借此洗刷冤屈,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思明听了之后认为有道理。

承庆和守忠带着五千精兵跟随思明来到范阳,当思明的番族士兵几万人迎接他们时,双方在距离一里的地方相遇。他们派人对承庆等人说:“相公和大王远道而来,将士们非常高兴,但是边境军队胆小懦弱,害怕相公的军队,不敢前进,希望放下弓箭让他们感到安心。”承庆等人听从了这一建议。思明带领承庆等人进入内厅畅饮,另外又派遣使者去接收他们的武器铠甲,各地的部队都得到粮食后被放走了,愿意留下来的人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并分别隶属于各个军营。第二天,安庆绪囚禁了承庆等人,派他的将领窦子昂带着奏章报告朝廷说他已经率领他所管辖的十三郡以及八万兵马投降朝廷,并且率领自己的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也前来投降。乙丑那天,窦子昂到了京城。皇上非常高兴,任命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他的儿子们都被授予显赫的官职。皇上还派遣宦官李思敬和乌承恩前往安抚和慰劳,让他们率领手下的士兵征讨安庆绪。

注释:

  • 1.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该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卷二百二十指的是《资治通鉴》中的一部分内容。
  • 2. [庆绪]:即唐哀帝李柷(zhù),唐朝末代皇帝。他因发动政变导致唐朝灭亡,被迫禅位给朱温(朱全忠)。
  • 3-4. [承庆、守忠]: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都是唐朝的将领。
  • 5. [判官耿仁智]:古代官职名称之一,通常指地方官府中负责文书、行政等工作的人员。
  • 6. [乐饮]:享受音乐和美酒的宴席。此处描述的是思明与承庆等人共度欢乐时光的情景。
  • 7. [分隶诸营]:将军队分配到不同的营地或部门。这里的“诸营”可能是指各个军营或各个军事单位。
  • 8. [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唐朝时期的官职称谓,其中“归义王”是对某个人的尊称,“范阳节度使”则是指管理范阳地区的军事长官。
  • 9. [宣慰]:安抚和慰问。这里指的是李思敬和乌承恩前往安抚和安慰思明及其部下的行动。
  • 10. [河东节度使]:古代官衔之一,主要负责管理黄河以东的地区,包括现在的山西、陕西等地。
  • 11. [诣阙]:到达皇宫门前,表达自己的敬意或请求。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复兴背景下的一段政治斗争。安庆绪作为失败的唐朝君主,为了保全自己和部下的性命,不得不秘密策划联合思明对抗唐朝中央政权。诗中通过对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行为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通过耿仁智、乌承玼、窦子昂等人物的言行,反映了他们对唐朝复兴的期望和自身的策略考虑。整首诗歌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戏剧性,是研究唐代政治历史的宝贵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