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庆绪以张忠志为常山太守,思明召忠志还范阳,以其将薛萼摄恒州刺史,开井陉路,招赵郡太守陆济,降之;命其子朝义将兵五千人摄冀州刺史,以其将令狐彰为博州刺史。乌承恩所至宣布诏旨,沧、瀛、安、深、德、棣等州皆降,虽相州未下,河北率为唐有矣。
上皇加上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郭子仪还东都,经营河北。
崔器、吕諲上言:“诸陷贼官,背国从伪,准律皆应处死。”上欲从之。李岘以为:“贼陷两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此属皆陛下亲戚或勋旧子孙,今一概以叛法处死,恐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群臣陷贼者尚多,若宽之,足开自新之路;若尽诛之,是坚其附贼之心也。《书》曰:‘歼厥渠魁,胁从罔理。’諲、器守文,不达大体。惟陛上图之。”争之累日,上从岘议,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壬申,斩达奚珣等十八人于城西南独柳树下,陈希烈等七人赐自尽于大理寺;应受杖者于京兆府门。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 · 唐纪三十六
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在位期间的第三年,天下动荡。此时,唐朝的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遭遇了严重威胁。叛军张忠志被任命为常山太守,而史思明则召回张忠志,让他回到范阳担任将领。与此同时,薛萼被任命暂时管理恒州刺史一职,并开辟了连接河北的道路,以招安赵郡的陆济。李朝义也被命令率领五千士兵,暂时接管冀州刺史之位。此外,令狐彰被任命为博州刺史。
尽管这些官员都接受了投降或被赦免的命令,河北地区仍然有许多州未被攻下。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上皇决定给那些叛变的人一个机会: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自首,否则将被处决。崔器和吕諲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所有叛变的官员都应该被处死。但李岘认为,对于这些叛贼,皇帝应该宽待,这样他们才能有机会改过自新。最后,皇帝同意李岘的看法,对叛贼采取宽缓的态度,根据他们的罪行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罚。
在战争结束后,李岘继续参与国家事务,帮助处理各种事务,并试图恢复国家的秩序。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同时,他也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和宽恕,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
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也展示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智慧和抉择。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为未来的和平与发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