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此非大将所为。”左右言“裨将白孝德可往。”光弼召问之。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挟二矛,策马乱流而进。半涉,怀恩贺曰:“克矣。”光弼曰:“锋未交,何以知之?”怀恩曰:“观其揽辔安闲,知其万全。”龙仙见其独来,甚易之;稍近,将动,孝德摇手示之,若非来为敌者,龙仙不测而止。去之十步,乃与之言,龙仙慢骂如初。孝德息马良久,因瞋目谓曰:“贼识我乎?”龙仙曰:“谁也?”曰:“我,白孝德也。”龙仙曰:“是何狗彘!”孝德大呼,运矛跃马搏之。城上鼓噪,五十骑继进。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追及,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孝德,本安西胡人也。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

诗中“资治通鉴”是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史书,由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卷二百二十一”是指这部史书中的第二十一卷,而《唐纪三十七》则是在这一卷中的部分章节,记录了唐代第三十七位皇帝唐肃宗乾元二年的历史事件。

“史思明”是唐朝末年的将领,他因在洛阳之战中被李光弼击败后,被迫投降唐肃宗,被封为邺郡太守,后来又因叛乱被唐肃宗处死。“河阳”是唐朝时期一个地理位置重要的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孟州市一带。

诗中描述了史思明率领军队进攻河阳的情景。他的骁将刘龙仙挑战城下的史思明,史思明虽然英勇,但因为过于自信而被白孝德所击败。白孝德利用自己的勇猛和机智,单枪匹马地进入敌营,成功地斩杀了史思明,极大地震慑了敌军。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白孝德的勇敢和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史思明进攻河阳的描写,展现了唐朝末年战火连天的局势以及英雄豪杰的壮举。通过白孝德的故事,传达了不畏强敌、勇敢斗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对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精神的歌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