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命有司修国子监。

元载专权,恐奏事者攻讦其私,乃请:“百官凡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奏闻。”仍以上旨谕百官曰:“比日诸司奏事烦多,所言多谗毁,故委长官、宰相先定其可否。”

刑部尚书颜真卿上疏,以为:“郎官、御史,陛下之耳目。今使论事者先白宰相,是自掩其耳目也。陛下患群臣之为谗,何不察其言之虚实!若所言果虚宜诛之,果实宜赏之。不务为此,而使天下谓陛下厌听览之烦,托此为辞以塞谏争之路,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著《门司式》云:‘其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门司与仗家引奏,无得关碍。’所以防壅蔽也。天宝以后,李林甫为相,深疾言者,道路以目。上意不下逮,下情不上达,蒙蔽喑呜,卒成幸蜀之祸。陵夷至于今日,其所从来者渐矣。夫人主大开不讳之路,群臣犹莫敢尽言,况令宰相大臣裁而抑之,则陛下所闻见者不过三数人耳。天下之士从此钳口结舌,陛下见无复言者,以为天下无事可论,是林甫复起于今日也!昔林甫虽擅权,群臣有不咨宰相辄奏事者,则托以它事阴中伤之,犹不敢明令百司奏事皆先白宰相也。陛下倘不早寤,渐成孤立,后虽悔之,亦无及矣!”载闻而恨之,奏真卿诽谤;乙未,贬峡州别驾。

颜真卿上疏的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他的书法精妙,创“颜体”楷书。他一生忠直刚正,名扬海内,是唐朝为国慷慨赴难的重臣。他不顾权臣威胁,直言上疏,以史实和古诗为例向皇帝悉陈弊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又加以劝诫:“今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纵悔之无及矣!”

赏析:

颜真卿的《论百官论事疏》,是一篇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政治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百官在奏事时存在许多问题,如挟私谗毁等。因此,他建议百官在论事之前必须先向长官报告,然后由长官再向宰相报告,只有经过这样的层层审批,才能将事情上报给皇帝。这种严格的制度,旨在防止大臣们滥用权力,确保国家的正常运作。

颜真卿的上疏不仅揭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严重问题,而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的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国家栋梁。他的文章还强调了皇帝的重要作用,提醒皇帝要广开言路,以便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政策。这种思想对于后来的皇帝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颜真卿的《论百官论事疏》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政治文章。它不仅揭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问题,而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它还强调了皇帝的重要作用,并提醒皇帝要广开言路,以便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