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王武俊与马寔至赵州城下。

初,硃泚镇凤翔,遣其将牛云光将幽州兵五百人戍陇州,以陇右营田判官韦皋领陇右留后。及郝通奔凤翔,牛云光诈疾,欲俟皋至,伏兵执之以应泚,事泄,帅其众奔泚。至汧阳,遇泚遣中使苏玉赍诏书加皋中丞,玉说云光曰:“韦皋,书生也。君不如与我俱之陇州,皋幸而受命,乃吾人也。不受命,君以兵诛之,如取孤犭屯耳!”云光从之。皋从城上问云光曰:“曏者不告而行,今而复来,何也?”云光曰:“曏者未知公心,今公有新命,故复来,愿托腹心。”皋乃先纳苏玉,受其诏书,谓云光曰:“大使苟无异心,请悉纳甲兵,使城中无疑,众乃可入。”云光以皋书生,易之,乃悉以甲兵输之而入。明日,皋宴玉、云光及其卒于郡舍,伏甲诛之。筑坛,盟将士曰:“李楚琳贼虐本使,既不事上,安能恤下,宜相与讨与!”遣兄平、弇诣奉天,复遣使求援于吐蕃。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

壬申,王武俊与马寔至赵州城下。初,朱泚镇凤翔,遣其将牛云光将幽州兵五百人戍陇州,以陇右营田判官韦皋领陇右留后。及郝通奔凤翔,牛云光诈疾,欲俟皋至,伏兵执之以应泚,事泄,帅其众奔泚。至汧阳,遇泚遣中使苏玉赍诏书加皋中丞,玉说云光曰:“韦皋,书生也。君不如与我俱之陇州,皋幸而受命,乃吾人也。不受命,君以兵诛之,如取孤豚耳!”云光从之。皋从城上问云光曰:“向者不告而行,今而复来,何也?”云光曰:“向者未知公心,今公有新命,故复来,愿托腹心。”皋乃先纳苏玉,受其诏书,谓云光曰:“大使苟无异心,请悉纳甲兵,使城中无疑,众乃可入。”云光以皋书生,易之,遂悉以甲兵输之而入。明日,皋宴玉、云光及其卒于郡舍,伏甲诛之。筑坛,盟将士曰:“李楚琳贼虐本使,既不事上,安能恤下,宜相与讨与!”遣兄平、弇诣奉天,复遣使求援于吐蕃。

译文:

在壬申这一天,王武俊和马寔抵达了赵州的城下。在此之前,朱泚镇守凤翔,派遣他的部将牛云光带领幽州的500名士兵驻守陇州,并任命陇右营田判官韦皋为陇右留后。后来郝通投奔了凤翔,牛云光假装有病,打算等待韦皋到来后,埋伏的士兵将他抓住以响应朱泚的命令。但消息泄露了,牛云光率领自己的队伍逃到了朱泚处。到达汧阳时,牛云光被朱泚派来的宦官苏玉带来诏书授予韦皋中丞的职位。苏玉劝说牛云光说:“韦皋是个书生。你不如和我一起去陇州,如果韦皋能接受这个新任务,那他就是我们的人。如果他不接受,你用你的武力杀死他,就像杀死一只小野猪一样简单。”于是牛云光听从了他的建议。韦皋从城墙上询问牛云光:“以前你没有告诉我就直接走了回来,现在又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呢?”牛云光回答说:“以前我不知道你的真正意图,但现在既然你有了新的任命,所以我才回来,希望成为你的心腹。”韦皋于是先接纳了苏玉,接受了他的诏书。对牛云光说:“大使如果你没有二心,请全部交还你的军械,这样城中的人就不会怀疑我们了,大家才可以进入城去。”牛云光因为韦皋是书生容易相信,就把所有的武器和盔甲都交给了他然后一同进入了城内。第二天,韦皋在郡府设宴招待苏玉、牛云光和他们的部下,并预先埋伏下士兵准备刺杀他们。然后他们一起在祭坛上盟誓,士兵们说:“李楚琳是杀害我们本使的罪人,既然他不向我们效忠,怎么能关心爱护我们这些部下呢?我们应该共同起来讨伐他!”随后他派哥哥平、弇前往奉天请求支援,并向吐蕃请求援助。

注释:

  1.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这是唐德宗的庙号。德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帝王,他在位期间(782年至805年)经历了许多政治斗争和历史事件,特别是在建中四年(783年),发生了著名的泾原兵变,这场兵变导致唐朝内部动荡,德宗不得不逃离长安。

  2. 建中四年 春,正月:指的是唐德宗建中四年的春季,具体是正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点,唐朝的政治局势紧张,边疆战事频发。

  3. 壬申:农历日期,表示的是壬申日这一天。

  4. 王武俊与马寔:王武俊和马寔是两位重要的唐朝将领,他们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担任了重要角色。

  5. 李希烈派其将领李克诚袭击汝州:李希烈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他派遣自己的将领攻击汝州。

  6. 李克诚攻陷汝州:这一事件发生在春天,当时正值唐朝的内部混乱时期,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一方。李克诚领导的部队成功地攻占了汝州。

  7. 擒获别驾李元平:在攻陷汝州之后,李克诚进一步扩展了势力范围。

  8. 突阙毗伽可汗来请和:突阙毗伽可汗是唐朝时期的一个民族首领,他向唐朝请求和平。

  9. 牛云光诈疾:这句话描述的是牛云光采取了一种欺骗的策略,假装自己有病来接近韦皋。这种策略在当时的官场中并不罕见,目的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或冲突。

  10. 俟皋至:牛云光等待着韦皋的到来。这句话表明牛云光认为韦皋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11. 伏兵执之:在韦皋到达后,他们进行了埋伏并成功捕获了他。这显示了韦皋的机智和谨慎。

  12. 筑坛盟将士:这句话表明韦皋和手下的将领们一起举行了一次盟约仪式,以团结一致对抗敌人。这种行为体现了韦皋的领导能力和他对军队的控制。

  13. 李楚琳贼虐本使:这里的“贼”指的是朱泚,他是当时的叛乱者。李楚琳则是指朱泚的一个手下。这句话指责李楚琳对自己的上级不忠,并且残暴地对待他。

  14. 既不事上:这句话意味着李楚琳不仅没有对上级保持忠诚,而且也没有对下级表现出关怀或者仁慈的态度。

  15. 安能恤下:李楚琳不能关心和照顾下属的感受和利益。

  16. 宜相与讨与:这句话表明韦皋主张应该共同起来反对李楚琳。这里的“与”可以理解为“支持”。

赏析:

本文描绘了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二月王武俊与马寔与朱泚之间的军事冲突。王武俊和马寔作为唐军的将领,面对朱泚的反叛,采取了军事行动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宁。文中通过对王武俊与马寔的行动、对话以及双方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与吐蕃的关系以及李希烈派遣的将领攻打汝州的事件,这些都为理解整个事件的复杂性提供了背景信息。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