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元元年甲子,公元七八四年
春,正月,癸酉朔,赦天下,改元。制曰:“致理兴化,必在推诚;忘己济人,不吝改过。朕嗣服丕构,君临万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德,诚莫追于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复于将来。明征其义,以示天下。
“小子惧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恤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情未上通,事既拥隔,人怀疑阻。犹昧省己,遂用兴戎,征师四方,转饷千里,赋车籍马,远近骚然,行赍居送,众庶劳止,或一日屡交锋刃,或连年不解甲胄。祀奠乏主,室家靡依,死生流离,怨气凝结,力役不息,田莱多荒。暴令峻于诛求,疲空于杼轴,转死沟壑,离去乡闾,邑里丘墟,人烟断绝。天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驯致乱阶,变兴都邑,万品失序,九庙震惊,上累于祖宗,下负于蒸庶,痛心靦貌,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若坠泉谷。自今中外所上书奏,不得更言‘圣神文武’之号。“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咸以勋旧,各守籓维,联抚驭乖方,致其疑惧;皆由上失其道而下罹其灾,朕实不君,人则何罪!宜并所管将吏等一切待之如初。
诗句及译文:- 春,正月,癸酉朔,赦天下,改元。制曰:“致理兴化,必在推诚;忘己济人,不吝改过。朕嗣服丕构,君临万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德,诚莫追于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复于将来。明征其义,以示天下。”
- 译为:在新的一年伊始,我们向天下宣布赦免罪行,改变年号,以昭示我们的诚意和决心。
注释与赏析:
- 本句是皇帝在新年的第一天发布的诏书,旨在宣告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宣布赦免罪行和改年号,以此来展示皇帝的诚意和决心。
- “致理兴化”指的是治理国家、促进文化发展,“推诚”则表示真诚相待、坦诚相待。这句话强调了治国理念的重要性,即通过真诚和诚信来治理国家。
- “忘己济人”意味着要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而不仅仅是自己。这体现了一种仁爱的精神,即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不念率德”是指不忘记自己的责任,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反映了一种自律的精神,即自我约束,不犯错误。
- “诚莫追于既往”意味着过去的失误已经无法挽回,重要的是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这是对过去行为的反省和总结,也是对未来行动的承诺。
- “永言思咎”表示要永远记住自己的过错,不断反思和改正。这体现了一种自我批评的精神,即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
- “期有复于将来”意味着期待未来能够避免类似的错误,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对未来的期望和鼓励,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 “明征其义,以示天下”意味着明确地表明我们的决心和意义,让天下人都能看到我们的诚意和正义。这是对公开透明的承诺和展示,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沟通方式。
- 整首诗通过皇帝的诏书来传达他的治国理念和决心,强调了诚信、自我反省、勇敢面对错误、透明沟通等价值观。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反省,也是对未来行动的承诺和鼓励,展现了皇帝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自省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