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丙戌,以马燧为司徒兼侍中,罢其副元帅、节度使。初,吐蕃尚结赞恶李晟、马燧、浑瑊,曰:“去三人,则唐可图也。”于是离间李晟,因马燧以求和,欲执浑瑊以卖燧,使并获罪,因纵兵直犯长安,会失浑瑊而止。张延赏惭惧,谢病不视事。
以陕虢观察使李泌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河东都虞候李自良从马燧入朝,上欲以为河东节度使,自良固辞曰:“臣事燧日久,不欲代之为帅。”乃以为右龙武大将军。明日,自良入谢,上谓之曰:“卿于马燧,存军中事分,诚为得礼。然北门之任,非卿不可。”卒以自良为河东节度使。
吐蕃之戍盐、夏者,馈运不继,人多病疫思归,尚结赞遣三千骑逆之,悉焚其庐舍,毁其城,驱其民而去。灵盐节度使杜希全遣兵分守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唐纪四十八,是司马光在宋神宗时期所编纂的一部历史巨著。该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记录了从唐朝贞元元年(785年)到贞元二年(806年)的史事。其中,涉及了唐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介绍如下:
- 马燧被贬:
- 在德宗时期的一次决策中,由于李晟、马燧和浑瑊之间的权力斗争,吐蕃利用这一矛盾企图削弱唐朝的势力。
- 李晟、马燧和浑鉝原本是唐朝的重要将领,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李晟和马燧曾共同对抗吐蕃,而浑鉝则因勇敢善战著称。
- 这次事件对唐朝的军事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 李泌任中书侍郎:
- 张延赏因为处理不当而被德宗罢免,张延赏的辞职引起了李泌的注意。
- 在德宗的支持下,李泌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开始参与朝政。
- 李自良的转变:
- 李自良原本是马燧的部下,他在马燧入朝期间也随行。但在德宗的指示下,他拒绝了河东节度使的任命。
- 德宗认为李自良在马燧麾下时间较长,不应轻易替换,因此让他担任右龙武大将军。
- 吐蕃的入侵与失败:
- 吐蕃派遣三千骑兵进入盐州和夏州,但由于后勤问题以及当地人的抵抗,他们的行动最终失败。
- 灵盐节度使杜希全派兵防守,成功阻止了吐蕃的进一步入侵。
《资治通鉴》中的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唐朝晚期政治动荡的一面,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民族关系的特点。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