贽又请均节财赋,凡六条:
其一,论两税之弊,其略曰:“旧制赋役之法,曰租、调、庸。丁男一人受田百亩、岁输粟二石,谓之租。每户各随土宜出绢若绫若絁共二丈,绵三两,不蚕之土输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谓之调。每丁岁役,则收其庸,日准绢三尺,谓之庸。天下为家,法制均一,虽欲转徙,莫容其奸,故人无摇心而事有定制。及羯胡乱华,兆庶云扰,版图堕于避地,赋法坏于奉军。建中之初,再造百度,执事者知弊之宜革而所作兼失其原,知简之可从而所操不得其要。凡欲拯其弊,须穷致弊之由,时弊则但理其时,法弊则全革其法,所为必当,其悔乃亡。兵兴以来,供亿无度,此乃时弊,非法弊也。而遽更租、庸、调法,分遣使者,搜擿郡邑,校验簿书,每州取大历中一年科率最多者以为两税定额。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故先王之制赋入,必以丁夫为本。不以务穑增其税,不以辍稼减其租,则播种多;不以殖产厚其征,不以流寓免其调,则地著固;不以饬励重其役,不以窳怠蠲其庸,则功力勤。如是,故人安其居,尽其力矣。两税之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曾不寤资产之中,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其积于场圃囷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流实繁,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由是务轻资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此乃诱之为奸,驱之避役,力用不得不弛,赋入不得不阙。复以创制之首,不务齐平,供应有烦简之殊,牧守有能否之异,所在徭赋,轻重相悬,所遣使臣,意见各异,计奏一定,有加无除。又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望稍行均减,以救凋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四 · 唐纪五十
贽又请均节财赋,凡六条:
其一,论两税之弊,其略曰:“旧制赋役之法,曰租、调、庸。丁男一人受田百亩、岁输粟二石,谓之租。每户各随土宜出绢若绫若絁共二丈,绵三两,不蚕之土输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谓之调。每丁岁役,则收其庸,日准绢三尺,谓之庸。天下为家,法制均一,虽欲转徙,莫容其奸,故人无摇心而事有定制。及羯胡乱华,兆庶云扰,版图堕于避地,赋法坏于奉军。建中之初,再造百度,执事者知弊之宜革而所作兼失其原,知简之可从而所操不得其要。凡欲拯其弊,须穷致弊之由,时弊则但理其时,法弊则全革其法,所为必当,其悔乃亡。兵兴以来,供亿无度,此乃时弊,非法弊也。而遽更租、庸、调法,分遣使者,搜擿郡邑,校验簿书,每州取大历中一年科率最多者以为两税定额。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故先王之制赋入,必以丁夫为本。不以务穑增其税,不以辍稼减其租,则播种多;不以殖产厚其征,不以流寓免其调,则地著固;不以饬励重其役,不以窳怠蠲其庸,则功力勤。如是,故人安其居,尽其力矣。两税之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曾不寤资产之中,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其积于场圃囷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流实繁,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由是务轻资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此乃诱之为奸,驱之避役,力用不得不弛,赋入不得不阙。复以创制之首,不务齐平,供应有烦简之殊,牧守有能否之异,所在徭赋,轻重相悬,所遣使臣,意见各异,计奏一定,有加无除。又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望稍行均减,以救凋残。”
这首诗的作者(李德裕)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唐纪五十中提出了对财政税收制度的一些改革建议。他首先指出了两税制度中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六条改革措施:
论两税之弊:他指出了旧有的赋税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租、调、庸等。其中“租”是指按田产量交的粮食,“调”是指按布帛交纳的货币,“庸”是指在农忙时需要承担的劳役。这些规定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国家需要农民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纳税,同时也需要他们承担一定的劳役来帮助国家。
改革措施:李德裕提出了六条改革措施,包括整顿赋税制度、精简征税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劳役、减轻农民负担等。他要求将这些改革落到实处,使农民能够安居乐业。
总结: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当时的问题,让农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他还提到了大历年间的税收情况,指出当时的税收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这首诗的翻译是:“李德裕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唐纪五十中提出了对财政税收制度的一些改革建议。他首先指出了两税制度中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六条改革措施:
论两税之弊:他指出了旧有的赋税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租、调、庸等。其中“租”是指按田产量交的粮食,“调”是指按布帛交纳的货币,“庸”是指在农忙时需要承担的劳役。这些规定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国家需要农民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纳税,同时也需要他们承担一定的劳役来帮助国家。
改革措施:李德裕提出了六条改革措施,包括整顿赋税制度、精简征税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劳役、减轻农民负担等。他要求将这些改革落到实处,使农民能够安居乐业。
总结: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当时的问题,让农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他还提到了大历年间的税收情况,指出当时的税收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赏析:
李德裕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这首诗是他关于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建议,体现了他对国家财政问题的关心和思考。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精炼有力,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怀。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了他对国家财政问题的担忧和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