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辛未,嘉王府咨议高弘本正牙奏事,自理逋债。乙亥,诏“公卿庶僚自今勿令正牙奏事,如有陈秦,宜延英门请对。”议者以为:“正牙奏事,自武德以来未之或改,所以达群情,讲政事。弘本无知,黜之可也,不当因人而废事。”
淮南节度使杜佑累表求代。冬,十月,丁亥,以刑部尚书王锷为淮南副节度使兼行军司马。
己酉,鄜坊节度使王栖曜薨。中军将何朝宗谋作乱,夜,纵火。都虞候裴玢潜匿不救火,旦,擒朝宗,斩之。以同州刺史刘公济为鄜坊节度使,以玢为行军司马。
◎贞元十九年癸未,公元八零三年
春,二月,丁亥,名安黄军曰奉义。
己亥,安南牙将王季元逐其观察使裴泰,泰奔硃鸢。明日,左兵马使赵匀斩季元及其党,迎泰而复之。
甲辰,杜佑入朝。三月,壬子朔,以佑检校司空、同平章事;以王锷为淮南节度使。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六 · 唐纪五十二
秋,七月辛未日,嘉王府咨议高弘本上奏处理债务问题。乙亥日,德宗下诏“自今以后,公卿、庶僚不得再上奏处理政务。如有陈述或建议,应通过延英门请对。”有大臣认为:“自武德以来,正牙奏事制度未曾更改,这是为了通达群情,讨论政务。高弘本不知此事,因此可将其贬谪免职,不应因人废事。”
淮南节度使杜佑多次上书请求辞职。冬,十月丁亥日,任命刑部尚书王锷为淮南副节度使兼行军司马。己酉日,鄜坊节度使王栖曜逝世。中军将何朝宗密谋叛乱,夜晚放火焚烧军营。都虞候裴玢隐藏不救火,天明后抓获朝宗,并将其斩首。任命同州刺史刘公济为鄜坊节度使,以裴玢为行军司马。
(贞元十九年癸未,公元八零三年)
春,二月丁亥日,朝廷将安黄军更名为奉义军。己亥日,安南牙将王季元驱逐其观察使裴泰。次日,左兵马使赵匀斩杀王季元及其党羽,迎回裴泰恢复职务。甲辰日,杜佑入京朝见皇帝。三月壬子朔日,德宗任命杜佑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任命王锷为淮南节度使。
【赏析】
此段记载了唐代中期的政治事件和军事动态,涉及官员任免、军队调动及边境冲突等多重话题。其中涉及的关键人物如杜佑的辞官、王锷的升迁、以及地方叛乱的处理等,均展现了当时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以及治理中的困难与挑战。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梳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地方行政运作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