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翰林待诏王伾善书,山阴王叔文善棋,俱出入东宫,娱侍太子。伾,杭州人也。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宫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独叔文无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谓曰:“向者君独无言,岂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惊,因泣曰:“非先生,寡人无以知此。”逐大爱幸,与王伾相依附。叔文因为太子言:“某可为相,某可为将,幸异日用之。”密结翰林学士韦执谊及当时朝士有名而求速进者陆淳、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定为死友。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以进,日与游处,踪迹诡秘,莫有知其端者。籓镇或阴进资币,与之相结。淳,吴人,尝为左司郎中;温,渭之子,时为左拾遣;景俭,渪之孙,进士及第;晔,滉之族子;谏,尝为待御史;宗元、禹锡,时为监察御史。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中的《唐纪五十二》所载诗的逐句翻译,并附有注释和赏析:
诗句:王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
译文:王叔文诡计多端且富有计谋,自称通过读书了解治国之道,在适当的时机经常向太子陈述民间疾苦。
注释: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棋;王伾,杭州人,善书法。
赏析:这里的“王叔文”和“王伾”是唐代两位著名的文人,分别擅长棋艺和书法。他们因各自的特长而受到太子李诵的赏识,成为了太子身边的人。
诗句: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宫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独叔文无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谓曰:“向者君独无言,岂有意邪?”
译文:有一次,太子与诸侍读以及王叔文等人谈论宫市之事,太子说:“我正想充分表达意见。”众人都称赞,唯有王叔文保持沉默。退出后,太子留住了王叔文,问他:“刚才您一个人没有说话,难道是有别的意思吗?”
注释:宫市是唐代特有的一种制度,由宦官主持,负责在宫中收购物品。
赏析:这一部分反映了太子李诵对于宫市问题的关切和希望表达的观点。他鼓励王叔文和其他侍读人员充分发表意见,但王叔文的沉默引起了太子的疑问,这展示了太子的敏感和王叔文的含蓄。
诗句:于是遂定议,太子乃出,与群臣宴饮,召叔文等,从容问曰:“何为官自达?吾方欲极言之。”
译文:于是决定讨论此事,太子便出来与群臣一起饮酒,召见王叔文等人,平静地问道:“你们为什么要追求官职?我想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注释:从容,指态度不慌不忙。
赏析:太子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对王叔文等人的期望。他希望通过对话让王叔文等人理解自己的想法,以便更好地推进改革。
这首诗通过对王叔文、王伾、太子以及其他大臣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唐代宫廷的政治氛围和人物关系。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个人命运的交织。此外,这首诗也揭示了唐代官场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心态,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