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补阙张正一上书,得召见。正一与吏部员外郎王仲舒、主客员外郎刘伯刍等相亲善,叔文之党疑正一言己阴事,令韦执谊反谮正一等于上,云其朋党,游宴无度。九月,甲寅,正一等皆坐远贬,人莫知其由。伯刍,乃之子也。盐夏节度判官崔文先权知盐州,为政苛刻。冬,闰十月,庚戌,部将李庭俊作乱,杀而脔食之。左神策兵马使李兴幹戍盐州,杀庭俊以闻。
丁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损薨。
十一月,戊寅朔,以李兴幹为盐州刺史,得专奏事,自是盐州不隶夏州。
十二月,庚申,以太常卿高郢为中书侍郎,吏部侍郎郑珣瑜为门下侍郎,并同平章事。珣瑜,馀庆之从父兄弟也。
建中初,敕京城诸使及府县系囚,每季终委御史巡案,有冤滥者以闻。近岁,北军移牒而已。监察御史崔薳遇下严察,下吏欲陷之,引以入右神策军。军使以下骇惧,具奏其状。上怒,杖薳四十,流崖州。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中,原文及译文完整展现,方便读者对照阅读和理解。 张正一等人的遭遇引人深思,他们因直言进谏而遭人疑忌,甚至被诬陷朋党、游宴无度。
[*] 张正一与同僚王仲舒、刘伯刍等关系密切,叔文党羽怀疑张正一言及自己的秘事,令韦执谊向德宗诬告,称其朋党,并指控其交游饮宴过度。
{ 张正一上书言事,得召见。 张正一与同僚如吏部员外郎王仲舒、主客员外郎刘伯刍等相互友善,叔文党羽怀疑他涉及自己的私密事务,遂利用韦执谊之口诬告,称其私结朋党,且游宴无度。
{ 张正一与王仲舒、刘伯刍等相熟友善,叔文之党疑其私议,令韦执谊反谮正一于上,云其朋党,游宴无度。 }“张正一上书”的译文是“张正一上书言事,得召见。”。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讲述了唐代历史中的一系列事件。诗中描述了张正一与同僚如吏部员外郎王仲舒、主客员外郎刘伯刍等的关系密切,但被王叔文党羽怀疑私下议论朝廷政事,最终导致他被韦执谊诬告为私结朋党并游宴无度。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张正一与王仲舒、刘伯刍等人的关系密切,他们互相支持、相互帮助。然而,这些行为引起了王叔文党羽的注意。王叔文是唐德宗时期的一名官员,他试图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他的改革措施包括削减官僚机构的冗员、减轻百姓负担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改革措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了朝中的不满和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