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金吾大将军伊慎以钱三万缗赂右军中尉第五从直,求河中节度使。从直恐事泄,奏之。十一月,庚子,贬慎为右卫将军,坐死者三人。

初,慎自安州入朝,留其子宥主留事,朝廷因以为安州刺史,未能去也。会宥母卒于长安,宥利于兵权,不时发丧。鄂岳观察使郗士美遣僚属以事过其境,宥出迎,因告以凶问,先备篮舆,即日遣之。

甲辰,会王纁薨。

庚戌,以前河中节度使王锷为河东节度使。上左右受锷厚赂,多称誉之,上命锷兼平章事,李籓固执以为不可。权德舆曰:“宰相非序进之官。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朝廷或不得已而加之。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锷有吏才,工于完聚。范希朝以河东全军出屯河北,耗散甚众。锷到镇之初,兵不满三万人,马不过六百匹,岁馀,兵至五万人,马有五千匹,器械精利,仓库充实,又进家财三十万缗,上复欲加锷平章事。李绛谏曰:“锷在太原,虽颇著绩效,今因献家财而命之,若后世何!”上乃止。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八 · 唐纪五十四

右金吾大将军伊慎以钱三万缗赂右军中尉第五从直,求河中节度使。此事发生于唐代宪宗时期,当时伊慎为了得到河中节帅的职位,不惜用重金贿赂右军中尉第五从直。伊慎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第五从直掌握着河中节度使的任命权。在唐代,节度使是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具有很大的权力。因此,伊慎希望通过贿赂第五从直,使自己能够顺利得到这个职位。然而,此举最终导致了三人被贬。

初,慎自安州入朝,留其子宥主留事,朝廷因以为安州刺史。这表明伊慎在安州任职期间表现良好,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信任。他的儿子也因为其父的关系得以留在京城担任要职。然而,伊慎并未满足于此,他还企图通过自己的儿子来谋取更大的利益。当伊慎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时,他利用这个机会通知朝廷,并预先准备好棺材,准备在次日一早便将尸体运回京城。这种迫不及待的行为表明,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朝廷更多的认可和信任。

会宥母卒于长安,宥利于兵权,不时发丧。这说明伊慎的儿子宥在长安任职期间,由于掌握了兵权,所以能够及时处理母亲去世的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唐朝时期军队中存在的家族势力对地方长官的影响。在唐代,军队中存在着大量的家族势力,这些势力往往能够影响地方长官的决策和行动。因此,伊慎的儿子宥能够顺利处理母亲的丧事,也是因为他在军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甲辰,会王纁薨。王纁是一位宰相,他的去世使得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政治力量。然而,对于伊慎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提升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然而,李藩固执以为不可。李藩是当时的一位宰相,他坚决反对伊慎这样做。他认为伊慎没有忠诚和功勋,不应该被授予如此高的官职。李藩的坚持让皇帝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

锷有吏才,工于完聚。这句话表明王锷虽然在政治上没有显著的成就,但他善于管理自己的下属和资源。他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聚集人才,使得自己的实力逐渐壮大。范希朝以河东全军出屯河北,耗散甚众。这句话说明范希朝在河东地区的军事行动非常成功,使得当地的兵力和物资都消耗殆尽。然而,尽管如此,王锷仍然能够迅速恢复自己的实力。他的军队不仅人数增加到了五万人,而且马匹数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足以证明王锷的军事才能和管理能力是非常出色的。

上复欲加锷平章事。这句话表明皇帝想要进一步提升王锷的职务,赋予他更多的权力。然而,李绛却反对这种做法。李绛是当时的另一位宰相,他对王锷的政治生涯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王锷在太原地区的表现并不突出,如果因为献家财而给予他更高的官职,那么后世的人又该如何评价呢。这句话表明李绛主张应该谨慎对待政治任命,不应该仅仅因为个人的利益而随意提升官员的职务。

赏析:

本文主要讲述了唐代宪宗时期的一个政治事件。右金吾大将军伊慎为了谋取河中节帅的职位,不惜用重金贿赂右军中尉第五从直。然而,此举最终导致了三人被贬的悲剧。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王锷、范希朝等人物的政治活动,展现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聪明才智和手腕。此外,文章还揭示了唐朝时期军队中存在的家族势力对地方长官的影响以及宰相对于政治任命的态度和观点。整体而言,文章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叙述,展示了唐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