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振武节度使阿跌光进姓李氏。

六月,丁卯,李吉甫奏:“自汉至隋十有三代,设官之多,无如国家者。天宝以后,中原宿兵,见在可计者八十馀万,其馀为商贾、僧、道不服田亩者什有五六,是常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待衣坐食之辈也。今内外官以税钱给俸者不下万员,天下千三百馀县,或以一县之地而为州,一乡之民而为县者甚众,请敕有司详定废置,吏员可省者省之,州县可并者并之,入仕之涂可减者减之。又,国家旧章,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钱三十缗;职田禄米不过千斛。艰难以来,增置使额,厚给俸钱,大历中,权臣月俸至九千缗,州无大小,刺史皆千缗。常兗为相。始立限约,李泌又量其闲剧,随事增加,时谓通济,理难减削。然犹有名存职废,或额去俸存,闲剧之间,厚薄顿异。请敕有司详考俸料、杂给,量定以闻。”于是命给事中段平仲、中书舍人韦贯之、兵部侍郎许孟容、户部侍郎李绛同详定。

诗句: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
译文:“赐振武节度使阿跌光进姓李氏。”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朝廷赐予振武节度使阿跌光进一个李姓。
赏析:这句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朝廷对阿跌光进的封赏,即赐予他一个姓李氏。这种赏赐方式在当时是一种荣誉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对阿跌光进忠诚和功绩的认可。同时,这也体现了朝廷对于边疆地区的重视和支持。
第二句:“六月,丁卯,李吉甫奏。”
译文:“六月,丁卯(二十三日),李吉甫上奏道。”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李吉甫在六月二十三日向皇帝上奏。李吉甫是唐朝中期的大臣,他曾多次上书提出改革意见,受到皇帝的重视。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李吉甫上奏的时间和人物,为下文提供了背景信息。同时,也展示了李吉甫作为朝廷重臣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句:“自汉至隋十有三代,设官之多,无如国家者。”
译文:“从汉代到隋朝十三代,设置的官员之多,没有超过国家的。”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汉代到隋朝十三代,设置的官员之多,没有超过国家的。这里指的是唐朝的官职体系非常庞大,与前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历史时期的官僚制度,突出了唐朝官职体系的庞大和复杂。这也反映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和成熟度。
第四句:“天宝以后,中原宿兵,见在可计者八十馀万,其馀为商贾、僧、道不服田亩者什有五六,是常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待衣坐食之辈也。”
译文:“天宝以后,中原的驻军人数,现在可以计算的是八十多万,其余的都是商人、僧侣或道士,他们不从事农耕的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就是经常用三份辛勤劳动和艰苦的人来供养七份享受衣食生活的人。”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宝年以后,中原驻军的总数现在可以统计的是八十多万,其中不从事农耕的约占一半多。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当时军队构成的描述,展现了唐朝军队的庞大规模和复杂的组成。这也反映出唐朝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同时,这句话也揭示了唐朝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分配方式。
第五句:“今内外官以税钱给俸者不下万员,天下千三百馀县,或以一县之地而为州,一乡之民而为县者甚众。”
译文:“现在内外官员中,使用税收来支付俸禄的不下一万人,全国共有一千三百多个县,有些地方以一个小县城为单位就升为一个州,一些乡村民众就被升为一个县。”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内外官员中,使用税收来支付俸禄的不下一万人,全国共有一千三百多个县,有些地方以一个小县城为单位就升为一个州,一些乡村民众就被升为一个县。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官员数量和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唐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和加强。同时也揭示了唐代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六句:“请敕有司详定废置,吏员可省者省之,州县可并者并之,入仕之涂可减者减之。”
译文:“请下令有关部门详细审定废置事宜,能节省的就节省,能合并的就合并,入仕的途径可以减少的就减少。”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仔细审定废置事宜,能节省的就节省下来,能合并的就合并,入仕的途径可以简化。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简政府机构、优化资源配置的期望。这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效率和效益的重视。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对于行政管理的严谨态度和务实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