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工部侍郎、同平章事程异薨。

裴度在相位,知无不言,皇甫镈之党阴挤之。丙子,诏度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充河东节度使。皇甫镈专以掊克取媚,人无敢言者,独谏议大夫武儒衡上疏言之。镈自诉于上,上曰:“卿以儒衡上疏,将报怨邪!”镈乃不敢言。儒衡,元衡之从父弟也。

史馆修撰李翱上言,以为:“定祸乱者,武功也;兴太平者,文德也。今陛下既以武功定海内,若遂革弊事,复高祖、太宗旧制;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迩;改税法,不督钱而纳布帛;绝进献,宽百姓租赋;厚边兵,以制戎狄侵盗;数访问待制官,以通塞蔽;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所以兴也。陛下既已能行其难,若何不为其易乎!以陛下天资上圣,如不惑近习容悦之辞,任骨鲠正直之士,与之兴大化,可不劳而成也。若不有此为事,臣恐大功之后,逸欲易生。进言者必曰:‘天下既平矣,陛下可以高枕自安逸。’如是,则太平未可期矣!”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一 · 唐纪五十七    
辛未,工部侍郎、同平章事程异薨。    
裴度在相位,知无不言,皇甫镈之党阴挤之。丙子,诏度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充河东节度使。皇甫镈专以掊克取媚,人无敢言者,独谏议大夫武儒衡上疏言之。    

译文:
在《资治通鉴》中记录了以下事件:

  • 辛未:工部侍郎、同平章事程异去世。
  • 裴度(Péi Dù):在相位上,他知无不言,而皇甫镈的党羽则暗地里排挤他。
  • 丙子:唐宪宗颁布圣旨,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东节度使。
  • 皇甫镈(Fǔ Lǔn bó)只通过贪污来取悦皇帝,没有人敢直言。只有谏议大夫武儒衡上书指出问题。
**注释:**    
-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自周朝至唐朝的历史事件。    
- **辛未**:指农历日期,这里指的是具体哪一天。    
- **工部侍郎**:唐朝官职,负责管理和监督各种手工业和制造业。    
- **同平章事**:唐朝官职,与宰相地位相当,可以参与国家政务的重要决策。    
- **皇甫镈之党**:指皇甫镈的追随者或亲信。    
- **丙子**:农历日期,这里指的是具体哪一天。    
- **门下侍郎**:唐朝官职,负责协助宰相处理日常政务。    
- **同平章事**:与前一个职务相同,只是级别较低。    
- **河东节度使**:唐朝官职,管理河东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 **皇甫镈**:当时的政治人物,因其贪污行为被朝廷所不容。    
- **擢发难数**:形容问题多到难以列举。    
- **谏议大夫**:唐代官职,主要负责上朝时的议论和谏言。    
- **骨鲠正直之士**:形容人刚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    
- **太平兴废**:指国家的安定或动乱,兴是指兴盛,废是指衰败。    
- **六者**:指前面提到的六个方面,即武功、文德、忠正不疑、屏邪佞不迩、改税法、绝进献。    
- **根本**:指事物发展的基础或关键所在。    
- **太平所以兴也**:意思是国家安定繁荣的根本原因是武功和文德。    
- **逸欲易生**:指安逸的欲望容易滋生。    
- **大功之后**:指完成重大任务后。    
- **劳而成也**:意思是不费多少力气就能达成目标。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官场的复杂性。诗中的裴度是一位正直的官员,面对皇甫镈等奸臣的排挤仍然坚持原则。而皇甫镈则通过各种手段试图排挤裴度,显示了他阴险的一面。最后,裴度被封为河东节度使,这既是对他忠诚的认可,也是对他的考验。全诗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比突出了裴度的品质和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