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良等至左仗视甘露,韩约变色流汗。士良怪之曰:“将军何为如是?”俄风吹幕起,见执兵者甚众,又闻兵仗声,士良等惊骇走出。门者欲闭之,士良叱之,关不得上。士良等奔诣上告变。训见之,遽呼金吾卫士曰:“来上殿卫乘舆者,人赏钱百缗!”宦官曰:“事急矣,请陛下还宫!”即举软舆,迎上扶升舆,决殿后罘罳,疾趋北出。训攀舆呼曰:“臣奏事未竟,陛下不可入宫!”金吾兵已登殿。罗立言帅京兆逻卒三百馀自东来,李孝本帅御史台从人二百馀自西来,皆登殿纵击,宦官流血呼冤,死伤者十馀人,乘舆迤逦入宣政门,训攀舆呼益急,上叱之,宦者郗志荣奋拳殴其胸,偃于地。乘舆即入,门随阖,宦者皆呼万岁,百官骇散出。训知事不济,脱从吏绿衫衣之,走马而出,扬言于道曰:“我何罪而窜谪!”人不之疑。王涯、贾餗、舒元舆还中书,相谓曰:“上且开延英,召吾属议之。”两省官诣宰相请其故,皆曰:“不知何事,诸公各自便!”士良等知上豫其谋,怨愤,出不逊语,上惭惧不复言。士良等命左、右神策副使刘泰伦、魏仲卿等各帅禁兵五百人,露刃出阁门讨贼。王涯等将会食,吏白:“有兵自内出,逢人辄杀!”涯等狼狈步走,两省及金吾吏卒千馀人填门争出。门寻阖,其不得出者六百馀人皆死。士良等分兵闭宫门,索诸司,讨贼党。诸司吏卒及民酤贩在中者皆死,死者又千馀人,横尸流血,狼籍涂地,诸司印及图籍、帷幕、器皿俱尽。又遣骑各千馀出城追亡者,又遣兵大索城中。舒元舆易服单骑出安化门,禁兵追擒之。王涯徒步至永昌里茶肆,禁兵擒入左军。涯时年七十馀,被以桎梏,掠治不胜苦,自诬服,称与李训谋行大逆,尊立郑注。王璠归长兴坊私第,闭门,以其兵自防。神策将至门,呼曰:“王涯等谋反,欲起尚书为相,鱼护军令致意!”璠喜,出见之。将趋贺再三,璠知见绐,涕泣而行,至左军,见王涯曰:“二十兄自反,胡为见引?”涯曰:“五弟昔为京兆尹,不漏言于王守澄,岂有今日邪!”璠俯首不言。又收罗立言于太平里,及涯等亲属奴婢,皆入两军系之。户部员外郎李元皋,训之再从弟也,训实与之无恩,亦执而杀之。故岭南节度使胡证,家巨富,禁兵利其财,托以搜贾餗入其家,执其子溵,杀之。又入左常侍罗让、詹事浑钅岁、翰林学士黎埴等家,掠其赀财,扫地无遗。钅岁,瑊之子也,坊市恶少年因之报私仇,杀人,剽掠百货。互相攻劫,尘埃蔽天。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五 · 唐纪六十一
译文:文宗皇帝的病情逐渐好转,他能够勉强在太和殿接见近臣,然而他的神志已经消耗殆尽,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关键词解释:
- 仇士良:唐朝后期的宦官,与宰相李训、王涯等人密谋废立,后参与杀害李训、王涯等人,是唐朝晚期政治斗争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们企图利用甘露事变来推翻文宗政权,但最终失败。
- 左仗视:古代的一种仪式,官员们手持长戟或兵器,巡视宫殿左右两侧,象征对皇宫的警戒。
- 韩约:唐朝时期的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当时参与政变的官员之一。他面色发红出汗,表现出极度惊恐不安的情绪。
- 金吾卫士:唐代宫廷中负责保卫皇宫安全的禁军,他们身穿铠甲,手持武器,负责皇宫内外的安全。
- 软舆:一种用柔软材料制作的车辆,用于运送皇帝或其他重要人物出宫,以示保护和重视。
- 罗立言:唐朝时期的官员,他率领京兆逻卒三百余人来到宫中,与王涯等人共同商议对策。
- 舒元舆:唐朝时期人名,他与王涯等一同被贬至中书省。
- 李孝本:唐朝时期的官员,他带领御史台人员两百余人来到宫中,与王涯等人一同商议对策。
- 郗志荣:宦官的名字,他在宦官中表现出愤怒和反抗的情绪,与王涯等人进行激烈的争斗。
赏析:
这首《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一》通过描绘甘露事变前后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唐朝晚期宦官专权的政治格局以及文宗皇帝面对危机时的挣扎与无奈。诗中的仇士良等宦官密谋废立的行为体现了当时宦官势力的强大和对皇权的严重威胁。而文宗皇帝虽然身处危难之中,但仍然试图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有为君主的智慧和勇气。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宦官专权严重危害国家政治秩序的现状,具有深刻的历史教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