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王纬薨。
三月,有慧星出于张,长八丈馀。壬申,诏撤乐减膳,以一日之分充十日。
夏,四月,甲辰,上对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书柳公权等于便殿,上举衫袖示之曰:“此衣已三浣矣!”众皆美上之俭德,公权独无言。上问其故,对曰:“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乃可以致雍熙。服浣濯之农,乃末节耳。”上曰:“联知舍人不应复为谏议,以卿有诤臣风采,须屈卿为之。”乙巳,以公权为谏议大夫,馀如故。
戊戌,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陈夷行同平章事。
六月,河阳军乱,节度使李泳奔怀州。军士焚腐署,杀泳二子,大掠数日方止。泳,长安市人,寓籍禁军,以赂得方镇。所至恃所交结,贪残不法,其不下堪命,故作乱。丁未,贬泳澧州长史。戊申,以左金吾将军李执方为河阳节度使。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其中唐纪部分记录了唐朝的兴衰历程。在这段历史中,均王纬薨和李泳的叛乱都是值得关注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均王纬薨:均王去世。纬可能是一个年号,表示均王的统治时期。这句话描述了一位皇帝的死亡。
  • 三月,有慧星出于张,长八丈馀:在春季(三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慧星,它的长度达到了八丈多。慧星的出现通常被解释为天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吉凶预兆意义。在这里,慧星被描述为出现异常之大。
  • 壬申,诏撤乐减膳,以一日之分充十日:壬申日,皇帝下诏撤除音乐、减少饮食,用这一天来弥补其他九天的时间。这是一种节约民力的行为,表明皇帝在面对国家大事时表现出节俭的态度。
  • 夏,四月,甲辰,上对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书柳公权等于便殿,上举衫袖示之曰:“此衣已三浣矣!”众皆美上之俭德,公权独无言。上问其故,对曰:“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乃可以致雍熙。服浣濯之农,乃末节耳。”上曰:“联知舍人不应复为谏议,以卿有诤臣风采,须屈卿为之。”乙巳,以公权为谏议大夫,馀如故。戊戌,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陈夷行同平章事。”:在夏季的四月,皇帝在便殿召见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书柳公权等官员,并展示了自己的衣衫。柳公权指出,衣服已经多次洗涤过三次。众人都称赞皇帝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没有发言。皇帝询问原因,柳公权回答说:“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才能实现国家的和平繁荣。而洗涤衣服这类小事,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事情。”皇上说:“我知道舍人不能再担任谏议官,但你有直言进谏的风范,必须委屈你担任此职。”随后,柳公权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其他人的职位保持不变。陈夷行也被提拔为同平章事。**“:这是皇帝任命陈夷行为新的宰相职务,意味着他将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责任。

关键词解释及赏析

  1. 均王:这里指的是唐肃宗时期的一位皇帝。
  2. 浣濯之农: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琐事,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日常事务和政务工作。
  3. 谏议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言,提出建议或批评。
  4. 同平章事:也是古代的官职,类似于宰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这首诗通过描述均王的逝世和李泳的叛乱,展现了唐朝中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均王的逝世可能暗示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或皇权的衰落;李泳的叛乱则揭示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过于集中,以及他们为了私利而不惜破坏社会秩序的倾向。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状况的关注以及对权力分配和治理方式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君主应有的德行和治国理念的期待。此外,诗歌中的一些句子如“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治理国家的看法,即君主应该选拔贤能、罢黜不肖之人,倾听臣下的意见和建议,公正地给予奖励和惩罚,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