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灵武节度使王晏平自盗赃七千馀缗,上以其父智兴有功,免死,长流康州。晏平密请于魏、镇、幽三节度使,使上表雪己。上不得已,六月,壬寅,改永州司户。
八月,己亥,嘉王运薨。
太子永之母王德妃无宠,为杨贤妃所谮而死。太子颇好游宴,昵近小人,贤妃日夜毁之。九月,壬戌,上开延英,召宰相及两省、御史、郎官,疏太子过恶,议废之,曰:“是宜为天子乎?”群臣皆言:“太子年少,容有改过。国本至重,岂可轻动!”御史中丞狄兼谟论之尤切,至于涕切。给事中韦温曰:“陛下惟一子,不教,陷之至是,岂独太子之过乎!”癸亥,翰林学士六人、神策六军军使十六人复上表论之,上意稍解。是夕,太子始得归少阳院。如京使王少华等及宦官、宫人坐流死者数十人。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王晏平从盗取七千多缗(mǎn)的财物中逃脱。这是灵武节度使王晏平自首,因为他的父亲王智兴在战争中有过贡献,所以免于一死,但被发配到康州。
  2. 王晏平秘密地请求魏、镇、幽三地的节度使,让他们向皇帝上书,以洗清自己的罪名。这是王晏平为了自保而采取的措施。
  3. 八月,嘉王李运去世,太子李永的母亲王德妃因不被宠爱而被杨贤妃谗言陷害而死。
  4. 太子李永喜欢游宴,亲近小人。杨贤妃日夜诋毁他。
  5. 九月,皇帝在延英殿召见宰相及两省、御史、郎官,列举了太子的罪状,讨论是否应该废黜他。皇帝问:“他是应该做天子吗?”大臣们都说太子年少,可能有改过的机会。国家的根本非常重,不能轻易变动。
  6. 御史中丞狄兼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尤其激烈,以至于流下了眼泪。给事中韦温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教导,竟然会落到如此地步,难道仅仅是太子的过错吗?”
  7. 癸亥日,翰林学士六人、神策六军的军使十六人再次上表陈述太子的问题,皇帝的想法稍微得到了一些缓解。当天晚上,太子开始回到少阳院。如京使王少华等人以及宦官、宫女因此被流放而死的有数十人。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代宗在位期间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通过描绘王晏平自首、太子被诬陷、皇帝召见官员讨论太子之事等情节,展现了当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和争斗。同时,诗中也反映了皇帝对国家根本的重视以及对个人错误的宽容态度。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政治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