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闻太子少傅白居易名,欲相之,以问李德裕。德裕素恶居易,乃言居易衰病,不任朝谒。其从父弟左司员外郎敏中,辞学不减居易,且有器识。甲辰,以敏中为翰林学士。
李思忠请与契苾、沙陀、吐谷浑六千骑合势击回鹘。乙巳,以银州刺史何清朝、蔚州刺史契苾通分将河东蕃兵诣振武,受李思忠指挥。通,何力之五世孙。
冬,十月,丁卯,立皇子岘为益王,岐为兗王。
黠戛斯遣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言“先遣都吕施合等奉公主归之大唐,至今无声问,不知得达,或为奸人所隔。今出兵求索,上天入地,期于必得。”又言“将徙就合罗川,居回鹘故国,兼已得安西、北庭达靼等五部落。”
十一月,辛卯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言,请出兵五千讨回鹘,诏不许。
上遣使赐太和公主冬衣,命李德裕为书赐公主,略曰:“先朝割爱降婚,义宁家园,谓回鹘必能御侮,安静塞垣。今回鹘所为,甚不循理,每马首南向,姑得不畏高祖、太宗之威灵!欲侵扰边疆,岂不思太皇太后慈爱!为其国母,足得指挥。若回鹘不能禀命,则是弃绝姻好,今日已后,不得以姑为词!”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六,唐纪六十二

诗句: 上闻太子少傅白居易名,欲相之,以问李德裕。

  • 注释: “上”指皇帝(唐文宗),“太子少傅”是古代的一种官位,负责辅导太子的学问和德行。白居易因文学成就高而被皇上听闻,并希望任命他为相。但李德裕对此有异议,认为白居易身体衰败,不能胜任朝政工作。他推荐了另一个从父弟左司员外郎敏中接替白居易的位置。

译文: 唐文宗听说太子少傅白居易的名声,想任命他为宰相,于是询问李德裕的意见。

赏析: 这段对话展示了李德裕对白居易的反对态度及其背后的政治考量。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官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


诗句: 李思忠请与契苾、沙陀、吐谷浑六千骑合势击回鹘。

  • 注释: 李思忠是唐宪宗时期的一位武将,此处他请求联合其他三个部落的军队共同攻击回鹘。这三个部落是契苾、沙陀和吐谷浑。

译文: 李思忠请求与其他部落的军队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回鹘。

赏析: 这一举动表明,唐朝当时正努力加强边境防御,通过联合不同的民族力量来对抗外来的威胁。


诗句: 乙巳,以银州刺史何清朝、蔚州刺史契苾通分将河东蕃兵诣振武,受李思忠指挥。

  • 注释: 乙巳是日期,银州刺史何清朝和蔚州刺史契苾通被分别调遣到振武镇,听从李思忠的指挥。河东藩兵是驻扎在河东地区的少数民族军队,这里指的是何清朝和契苾通领导的河东藩兵。

译文: 在乙巳这一天,朝廷命令银州刺史何清朝和蔚州刺史契苾通率领河东地区的士兵前往振武镇,服从李思忠的指挥。

赏析: 此举显示了唐朝对边境地区的重视和对军事行动的统一调度能力。


诗句: 黠戛斯遣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言“先遣都吕施合等奉公主归之大唐,至今无声问,不知得达,或为奸人所隔。今出兵求索,上天入地,期于必得。”又言“将徙就合罗川,居回鹘故国,兼已得安西、北庭达靼等五部落。”

  • 注释: “黠戛斯”是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都吕施合”是黠戛斯的使者。他们向皇帝报告说,他们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公主回到唐朝,但至今没有消息。他们认为自己的使者可能被敌人所阻,因此请求再次派出军队去追求公主,希望能够找到她的下落。他们还提到了自己计划迁移到回鹘原来的国家——合罗川。此外,他们已经控制了五个部落,分别是安西、北庭、达靼等。

译文: 黠戛斯派出将军踏布合祖等人抵达天德军,他们告诉皇帝:“先前曾派遣都吕施合等人将公主送回大唐,但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不知道公主是否平安到达,或者被敌人所阻。如今我们决定再次出兵寻找她,无论上天还是地下,我们都一定要找到她。”他们还说他们将迁移到回鹘原来的国家——合罗川,并且已经控制了五个部落,分别是安西、北庭、达靼等。

赏析: 这段记录反映了黠戛斯对唐朝公主的关心以及对自身利益的坚持。他们的军事行动显示出了一种强烈的求索欲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边疆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句: 十一月,辛卯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言,请出兵五千讨回鹘,诏不许。

  • 注释: 这是发生在11月份的一个历史事件。昭义节度使刘从谏请求派兵五千人攻打回鹘,但皇帝拒绝了这个请求。

译文: 十一月,辛卯这一天,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奏请求派五千士兵去攻打回鹘,皇帝拒绝了他的请求。

赏析: 刘从谏的行动反映了他对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请求并未得到满足。这体现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军事决策的困难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