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幸泾阳校猎。乙卯,谏议大夫高少逸、郑朗于阁中谏曰:“陛下比来游猎稍频,出城太远,侵星夜归,万机旷废。”上改容谢之。少逸等出,上谓宰相曰:“本置谏官使之论事,朕欲时时闻之。宰相皆贺。己未,以少逸为给事中,朗为左谏议大夫。
刘沔、张仲武固称盛寒未可进兵,请待岁首,李忠顺独请与李思忠俱进。十二月,丙寅,李德裕奏请遣思忠进屯保大栅,从之。
丁卯,吐蕃遣其臣论普热来告达磨赞普之丧,命将作少监李璟为吊祭使。刘沔奏移军云州。
李忠顺奏击回鹘,破之。
丙戌,立皇子峄为德王,嵯为昌王。
初,吐蕃达磨赞普有佞幸之臣,以为相。达磨卒,无子,佞相立其妃纟林氏兄尚延力之子乞离胡为赞普,才三岁,佞相与妃共制国事,吐蕃老臣数十人皆不得预政事。首相结都那见乞离胡不拜,曰:“赞普宗族甚多,而立纟林氏子,国人谁服其令?鬼神谁飨其祀?国必亡矣!比年灾异之多,乃为此也。老夫无权,不得正其乱以报先赞普之德,有死而已!”拔刀剺面,恸哭而出。佞相杀之,灭其族,国人愤怒。又不遣使诣唐求册立。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性悍忍,多诈谋,乃属其徒告之曰:“贼舍国族立纟林氏,专害忠良以胁众臣,且无大唐册命,何名赞普!吾当与汝属举义兵,入诛纟林妃及用事者以正国家。天道助顺,功无不成。”遂说三部落,得万骑。是岁,与青海节度使同盟举兵,自称国相。至渭州,遇国相尚思罗屯薄寒山,恐热击之,思罗弃辎重西奔松州。恐热遂屠渭州。思罗发苏毘、吐谷浑、羊同等兵,合八万,保洮水,焚桥拒之。恐热至,隔水语苏毘等曰:“贼臣乱国,天遣我来诛之,汝曹奈何助逆!我今已为宰相,国内兵我皆得制之,汝不从,将灭汝部落!”苏毘等疑不战,恐热引骁骑涉水,苏毘等皆降,思罗西走,追获,杀之。恐热尽并其众,合十馀万,自渭州松州,所过残灭,尸相枕藉。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六 · 唐纪六十二

乙卯,谏议大夫高少逸、郑朗于阁中谏曰:“陛下比来游猎稍频,出城太远,侵星夜归,万机旷废。”上改容谢之。少逸等出,上谓宰相曰:“本置谏官使之论事,朕欲时时闻之。宰相皆贺。”己未,以少逸为给事中,朗为左谏议大夫。

刘沔、张仲武固称盛寒未可进兵,请待岁首,李忠顺独请与李思忠俱进。十二月,丙寅,李德裕奏请遣思忠进屯保大栅,从之。

丁卯,吐蕃遣其臣论普热来告达磨赞普之丧,命将作少监李璟为吊祭使。刘沔奏移军云州。李忠顺奏击回鹘,破之。

丙戌,立皇子峄为德王,嵯为昌王。初,吐蕃达磨赞普有佞幸之臣,以为相。达磨卒,无子,佞相立其妃纟林氏兄尚延力之子乞离胡为赞普,才三岁,佞相与妃共制国事,吐蕃老臣数十人皆不得预政事。首相结都那见乞离胡不拜,曰:“赞普宗族甚多,而立纟林氏子,国人谁服其令?鬼神谁飨其祀?国必亡矣!比年灾异之多,乃为此也。老夫无权,不得正其乱以报先赞普之德,有死而已!”拔刀剺面,恸哭而出。佞相杀之,灭其族,国人愤怒。又不遣使诣唐求册立。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性悍忍,多诈谋,乃属其徒告之曰:“贼舍国族立纟林氏,专害忠良以胁众臣,且无大唐册命,何名赞普!吾当与汝属举义兵,入诛纟林妃及用事者以正国家。天道助顺,功无不成。”遂说三部落,得万骑。是岁,与青海节度使同盟举兵,自称国相。至渭州,遇国相尚思罗屯薄寒山,恐热击之,思罗弃辎重西奔松州。恐热遂屠渭州。思罗发苏毘、吐谷浑、羊同等兵,合八万,保洮水,焚桥拒之。恐热至,隔水语苏毘等曰:“贼臣乱国,天遣我来诛之,汝曹奈何助逆!我今已为宰相,国内兵我皆得制之,汝不从,将灭汝部落!”苏毘等疑不战,恐热引骁骑涉水,苏毘等皆降,思罗西走,追获,杀之。恐热尽并其众,合十馀万,自渭州松州,所过残灭,尸相枕藉。

译文:

乙卯日,谏议大夫高少逸和郑朗在阁中谏言:“陛下近来狩猎稍频繁,出城太远,夜晚返回,朝政荒废。”皇帝改正容谢罪。少逸等人退出后,皇帝对宰相们说:“原本设置谏官是为了议论政事,朕想时时听到他们的建议。各位宰相都祝贺。”己未,任命少逸为给事中、朗为左谏议大夫。

刘沔和张仲武坚持认为天气寒冷不宜继续进兵,请求等到新年再行动,李忠顺却独自请求与李思忠一同前进。十二月,丙寅日李德裕上奏请派遣李思忠进军屯保大栅,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丁卯日,吐蕃派遣其大臣论普热前来报告达磨赞普的丧事,皇帝命令将作少监李璟担任吊祭使。刘沔奏请调派军队云州。李忠顺奏请攻打回鹘,将其击败。

丙戌日,立皇子峄为德王、嵯为昌王。最初,吐蕃达磨赞普有奸臣佞人为其辅佐。达磨去世后,没有后代,佞相立他的妻舅尚延力的侄子乞离胡为赞普,时年仅三岁。佞相与王妃共同制定国事,吐蕃的老臣几十人都不得参与国家大事。首相结都纳见到乞离胡不行礼,说:“赞普家族众多,却立纟林氏之子为君,国人谁能服从其令?鬼神又怎么供奉他的祭祀?国家必然灭亡!近年来灾祸频频发生,正是为此啊!老夫无权柄,无法纠正这一乱局以报答先赞普的功德,只有一死了之!”拔出刀向脸上抹去血迹,悲痛地哭泣而出。佞相杀掉他,灭其家族。国内人民愤怒无比。又没有派遣使者到唐朝请求册封。洛门川讨伐使论恐热,生性凶悍而残忍,善于欺诈谋略。于是召集部属告诉他:“贼臣背叛国家立纟林氏为君,专门残害忠诚之人以胁迫众臣,而且没有得到大唐的册封,什么名号为赞普呢!我要与你一起举起义旗,进入诛杀纟林妃以及用事者,以此正国家之典。天道支持正义之举,功业必定成功。”于是说服三个部落出兵,获得一万骑兵。当年秋天,与青海节度使结盟举兵,自称为国相。到达渭州后,遇到国相尚思罗屯兵薄寒山,恐热进攻他,思罗放弃辎重向西逃亡松州。恐热于是屠杀渭州。思罗发兵苏毘、吐谷浑、羊同等部族,共计八万人,固守洮水,烧毁桥梁抵抗。恐热来到水边告诉苏毘等人:“奸臣叛乱国家,上天遣我前来诛杀他们。你们怎么帮助反叛!我已经担任宰相,国内所有兵马我都能控制。你们如果不服从,我将消灭你们的部落!”苏毘等人怀疑不战,恐热带领精锐骑兵涉水而过,苏毘等人全部投降,思罗向西逃走,被追击并杀死。恐热完全吞并了他们的部队,共有十多万大军,从渭州的松、凉两州出发,所经过的地方都被彻底毁灭,尸体相互重叠如枕头一样。

解读与分析

此篇记载了《资治通鉴》中关于唐代宗时期的一系列事件及其影响。首先描述了谏议大夫高少逸和郑朗对皇帝的批评以及随后的处理方式,展现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谏官的重要性。接着讲述了吐蕃使者论普热带来的政治危机和唐朝的反应,包括对外军事行动的决定和后续的镇压行动。此外还涉及了唐朝内部的一些政变和权力争夺,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动荡和对外政策的调整。

这些事件反映出唐朝晚期的政治不稳定和社会矛盾。一方面,宦官和佞臣的存在导致了皇帝权威的削弱和政府的腐败;另一方面,边疆的冲突和军事扩张则显示了唐朝对外扩张的决心和应对外部威胁的策略。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政策方向,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晚期的政治动态和文化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