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太和公主至京师,改封安定大长公主,诏宰相帅百官迎谒于章敬寺前。公主诣光顺门,去盛服,脱簪珥,谢回鹘负恩、和亲无状之罪。上遣中使慰谕,然后入宫。阳安等六公主不来慰问安定公主,各罚俸物及封绢。
赐魏博节度使何重顺名弘敬。
三月,以太仆卿赵蕃为安抚黠戛斯使。上命李德草《赐黠戛斯可汗书》,谕以“贞观二十一年,黠戛斯先君身自入朝,授左屯卫将军、坚昆都督,迄于天宝,朝贡不绝。比为回鹘所隔,回鹘凌虐诸蕃,可汗能复仇雪怨,茂功壮节,近古无俦。今回鹘残兵不满千人,散投山谷,可汗既与为怨,须尽歼夷。倘留馀烬,必生后患。又闻可汗受氏之原,与我同族,国家承北平太守之后,可汗乃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今欲册命可汗,特加美号,缘未知可汗意,且遣谕怀。待赵蕃回日,别命使展礼。”自回鹘至塞上及黠戛斯入贡,每有诏敕,上多命德裕草之。德裕请委翰林学士,上曰:“学士不能尽人意,须卿自为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七 · 唐纪六十三》。
诗句:
庚寅,太和公主至京师,改封安定大长公主,诏宰相帅百官迎谒于章敬寺前。公主诣光顺门,去盛服,脱簪珥,谢回鹘负恩、和亲无状之罪。上遣中使慰谕,然后入宫。阳安等六公主不来慰问安定公主,各罚俸物及封绢。
赐魏博节度使何重顺名弘敬。
三月,以太仆卿赵蕃为安抚黠戛斯使。上命李德草《赐黠戛斯可汗书》,谕以“贞观二十一年,黠戛斯先君身自入朝,授左屯卫将军、坚昆都督,迄于天宝,朝贡不绝。比为回鹘所隔,回鹘凌虐诸蕃,可汗能复仇雪怨,茂功壮节,近古无俦。今回鹘残兵不满千人,散投山谷,可汗既与为怨,须尽歼夷。倘留馀烬,必生后患。又闻可汗受氏之原,与我同族,国家承北平太守之后,可汗乃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今欲册命可汗,特加美号,缘未知可汗意,且遣谕怀。待赵蕃回日,别命使展礼。”自回鹘至塞上及黠戛斯入贡,每有诏敕,上多命德裕草之。德裕请委翰林学士,上曰:“学士不能尽人意,须卿自为之。”
译文:
庚寅日,太和公主抵达京城,被改封为安定大长公主,皇上命令宰相率领百官在章敬寺前迎接她。公主到了光顺门,脱掉华丽的服饰,摘掉首饰,向回鹘表示歉意,感谢他们曾经对她所做的一切。皇上派宦官安慰她,然后进入宫中。阳安等六位公主没有来慰问安定公主,被各自罚俸和丝绸作为补偿。
赐给魏博节度使何重顺一个名字“弘敬”。
三月,任命太仆卿赵蕃为安抚黠戛斯的使者。皇上命李德草拟了一封《赐黠戛斯可汗书》,告诉他们:“贞观二十一年,黠戛斯的君主亲自前来朝见我们,被授予左屯卫将军和坚昆都督的职位。直到天宝年间,他们的朝贡从未中断过。然而,被回鹘所隔,回鹘欺凌各个部落,可汗能够报仇雪恨,建立伟大的功绩。他的功绩在近代以来无与伦比。现在回鹘残余部队不足一千人,分散逃到山谷之中,可汗既然对他们产生了仇恨,就必须彻底消灭他们。如果他们留下残存的军队,必将给我们带来后患。又听说可汗与我们同族,我国家继承北平郡太守的后代,而可汗则是都尉的后代。因此我们将他们视为一家人,尊贵和卑贱的区别一目了然。今天我想要册封可汗,特地给他加上美好的名字,因为我不知道可汗的意图,所以暂时派人去安抚他。等到赵蕃回来时,我会另外指派使节前去向他展示我们的礼节。”自从回鹘到边境以上以及黠戛斯入京朝贡,每当接到皇帝的诏令,皇上大多让李德裕起草诏书。李德裕请求将诏书交给翰林学士起草,皇上说:“学士们不能让我满意,必须你亲自来完成它。”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太和公主到北京的消息以及她的一系列行动。诗中的“去盛服,脱簪珥”,体现了公主对过去不公待遇的抗议和对新开始的期待。诗中的“阳安等六公主不来慰问安定公主,各罚俸物及封绢”部分,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矛盾。最后的部分则展示了朝廷对黠戛斯的安抚措施和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