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沔奏:“归义军回鹘三千馀人及酋长四十三人准诏分隶诸道,皆大呼,连营据滹沱河,不肯从命,已尽诛之。回鹘降幽州者前后三万馀人,皆散录诸道。”李德裕追论维州悉怛谋事云:“维州据高山绝顶,三面临江,在戎虏平川之冲,是汉地入兵之路。初,河、陇并没,唯此独存。吐蕃潜以妇人嫁此州门者,二十年后,两男长成,窃开垒门,引兵夜入,遂为所陷,号曰无忧城。从此得并力于西边,更无虞于南路。凭陵近甸,旰食累朝。贞元中,韦皋欲经略河、湟,须此城为始。万旅尽锐,急攻数年,虽擒论莽热而还,城坚卒不可克。臣初到西蜀,外扬国威,中缉边备。其维州熟臣信令,空壁来归。臣始受其降,南蛮震慑,山西八国,皆愿内属。其吐蕃合水、妻鸡等城,既失险厄,自须抽归,可减八处镇兵,坐收千馀里旧地。且维州未降前一年,吐蕃犹围鲁州,岂顾盟约!臣受降之初,指天为誓,面许奏闻,各加酬赏。当时不与臣者,望风疾臣,诏臣执送悉怛谋等令彼自戮,臣宁忍以三百馀人命弃信偷安!累表陈论,乞垂矜舍,答诏严切,竟令执还。体备三木,舆于竹畚,及将就路,冤叫呜呜,将吏对臣,无不陨涕。其部送者更为蕃帅讥诮,云既已降彼,何须送来!复以此降人戮于汉境之上,恣行残忍,用固携离,至乃掷其婴孩,承以枪槊。绝忠款之路,快凶虐之情,从古已来,未有此事。虽时更一纪,而运属千年,乞追奖忠魂,各加褒赠!”诏赠悉怛谋右卫将军。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七 · 唐纪六十三

译文: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七,唐纪六十三。刘沔奏报说:“归义军回鹘三千余人以及酋长四十三人按照诏令分别隶属各道,他们得知后,都大声喧哗,聚集并占据滹沱河,不肯听从诏令,已经被我全部诛杀。”

注释:资治通鉴(全名《资治通鉴》或《通志》,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卷二百四十七是该书的第二百四十七卷,唐纪六十三是唐代的历史。这里提到的“归义军回鹘”指的是唐朝时期在新疆地区建立的一个政权,其首领称为“归义军节度使”。刘沔是唐朝时期的一名将领,他在公元857年的某个时候向唐宣宗皇帝上奏了这封奏疏。

赏析:此诗出自唐代,作者不详。诗中描述了刘沔将军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如何对待叛变的归义军回鹘人。这首诗展示了刘沔将军的勇敢和果断,他不仅下令诛杀了叛逃的人,而且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干和对国家的忠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