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以高骈为诸道都统无心讨贼,自以身为首相,发愤请行,恳款流涕,至于再三。上许之。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上中和二年(壬寅,公元八八二年)
春,正月,辛亥,以王鐸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都统,权知义成节度使,俟罢兵复还政府。高骈但领盐铁转运使,罢其都统及诸使。听王鐸自辟将佐,以太子少师崔安潜为副都统。辛未,以周岌、王重荣为都都统左右司马,诸葛爽及宣武节度使康实为左右先锋使,时溥为催遣纲运租赋防遏使,以右神策观军容使西门思恭为诸道行营都都监。又以王处存、李孝昌、拓跋思恭为京城东北西面都统,以杨复光为南面行营都监使。又以中书舍人郑昌图为义成节度行军司马,给事中郑畯为判官,直弘文馆王抟为推官,司勋员外郎裴贽为掌书记。昌图,从谠之从祖兄弟;畯,畋之弟;抟,玙之曾孙;贽,坦之子也。又以陕虢观察使王重盈为东面都供军使。重盈,重荣之兄也。
王鐸以高骈为诸道都统无心讨贼,自以身为首相,发愤请行,恳款流涕,至于再三。上许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四 · 唐纪七十
译文: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上中和二年(壬寅,公元八八二年),春天,正月,辛亥日,朝廷任命王铎兼任中书令,担任诸道行营都都统、临时主持义成节度使事务,待讨伐敌军结束后再归朝复职。与此同时,高骈只保留盐铁转运使的官职,都统及各使职衔全部被罢免。王铎亲自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太子少师,随从天子入蜀,拜授司徒,加授侍中。又以太子太保任平章事。此时,诛讨大计都交付给高骈,高骈内心希望祸难频繁,屡次对朝命傲慢不逊,而对外因怯阵远远观望按兵不动。王铎感慨王室衰微,每当入宫议事时,都要抽泣流泪,坚决请求统兵出征。于是朝廷任命王铎为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暂时主持延资户部租庸等使事务。
关键词句解析:此诗中的“发愤请行”体现了王铎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和强烈的责任感。他的恳切请求不仅显示了个人的勇气和决心,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他在危机时刻能够坚持原则并积极行动的关键。
赏析:本诗通过王铎的请求与朝廷的回应,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在国家危难之时,一位忠臣如何挺身而出,为国家寻求出路的场景。诗中的“发愤请行”不仅是王铎个人的壮举,更是对整个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当。这首诗通过对王铎行为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唐代末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一历史阶段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