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王建遣族子嘉州刺史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指挥使华洪、茂州刺史王宗瑶将兵五万攻彭州,杨晟逆战而败,宗裕等围之。杨守亮遣其将符昭救晟,径趋成都,营三学山。建亟召华洪还。洪疾驱而至,后军尚未集,以数百人夜去昭营数里,多击更鼓;昭以为蜀军大至,引兵宵遁。
三月,以户部尚书郑延昌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延昌,从谠之从兄弟也。
左神策勇胜三都都指挥使杨子实、子迁、子钊,皆守亮之假子也,自渠州引兵救杨晟,知守亮必败,壬子,帅其众二万降于王建。
李克用、王处存合兵攻王镕,癸丑,拔天长镇。戊午,镕与战于新市,大破之,杀获三万馀人;辛酉,克用退屯栾城。诏和解河东及镇、定、幽四镇。
杨晟遗杨守贞、杨守忠、杨守厚书,使攻东川以解彭州之围,守贞等从之。神策督将窦行实戍梓州,守厚密诱之为内应;守厚至涪城,行实事泄,顾彦晖斩之。守厚遁去。守贞、守忠军至,无所归,盘桓绵、剑间,王建遣其将吉谏袭守厚,破之。癸亥,西川将李简邀击守忠于钟阳,斩获三千馀人。夏,四月,简又破守厚于铜鉾,斩获三千馀人,降万五千人;守忠、守厚皆走。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唐纪七十五
译文:辛丑日,王建派遣他的族子嘉州刺史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指挥使华洪、茂州刺史王宗瑶率领五万大军攻打彭州。此时杨晟正逆战,结果大败,宗裕等人包围了彭州。杨守亮派他的将领符昭前去救援杨晟,径直奔赴成都,在三学山扎营。王建急忙命令华洪返回。华洪疾速赶到,但是后军尚未集结,他率几百人夜行数里去攻击符昭的营地,并多次敲击更鼓;符昭误以为是蜀军大规模进攻,带领部队连夜逃跑。
注释: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唐纪七十五。资治通鉴是一部包含时间最长的中国编年史,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这部史书包含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宋初十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王建和杨晟之间的战争以及杨守亮和符昭的行动,展示了当时唐朝晚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诗中详细描绘了王建的军事策略和战术,以及他对杨晟的支持,反映了当时地方军阀割据的现象。同时,诗中也展现了杨守亮和符昭的决策失误,以及他们在面对危机时的恐慌和逃避。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