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置武胜军于杭州,以钱镠为防御使。
天威军使贾德晟,以李顺节之死,颇怨愤,西门君遂恶之,奏而杀之。德晟麾下千馀骑奔凤翔,李茂贞由是益强。
李匡威出兵侵云、代,壬寅,李克用始引兵还。
时溥遣兵南侵,至楚州,杨行密将张训、李德诚败之于寿河,遂取楚州,执其刺史刘瓚。
五月,加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兼中书令。
杨行密屡败孙儒兵,破其广德营,张训屯安吉,断其粮道。儒食尽,士卒大疫,遣其将刘建锋、马殷分兵掠诸县。六月,行密闻儒疾疟,戊寅,纵兵击之。会大雨、晦冥,儒军大败,安仁义破儒五十馀寨,田頵擒儒于陈,斩之,传首京师,儒众多降于行密。刘建锋、马殷收馀众七千,南走洪州,推建锋为帅,殷为先锋指挥使,以行军司马张佶为谋主,比至江西,众十馀万。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唐纪七十五
乙酉,置武胜军于杭州,以钱镠为防御使。【注释】 景福元年(892年),唐昭宗在越州设置威胜军,任命董昌为威胜军节度使、陇西郡王;又在杭州设置武胜军,以钱镠为武胜军都团练使。此时,钱镠占据浙西数州之地,任用杜棱、阮结、顾全武、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等文武人才,势力逐渐壮大。
天威军使贾德晟因为李顺节之死颇怨愤,西门君遂厌恶他,上奏朝廷将其杀害。贾德晟麾下一千多骑兵投奔凤翔,李茂贞因此更加强大。【注释】 : 【注文】天威军使:唐朝的一个地方军镇的将领。贾德晟因为李顺节之死颇怨愤,西门君遂厌恶他,上奏朝廷将其杀害。天威军使是唐末地方军队的高级将领称号。李顺节之死后,贾德晟因怨恨上奏朝廷将其杀害。
李匡威出兵侵云、代,壬寅,李克用来兵还。【注释】 : 【注文】李匡威:唐朝末年的藩镇之一,以勇猛善战著称。李克用:唐朝末期的名将,后成为河东军的统帅。壬寅:指日期。李克用在李匡威的侵扰下被迫撤回军队。
时溥派遣军队南侵,至楚州,杨行密将领张训、李德诚在寿河击败其军,进而占领楚州,并俘获刺史刘瓒。【注释】 : 【注文】时溥:五代十国的吴国将领,曾一度攻占淮南地区。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割据政权南吴的将领,后来成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张训、李德诚:杨行密的部将。刘瓒:楚州的刺史,被俘虏。
五月,加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兼中书令。【注释】 : 【注文】王行瑜: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王行瑜在五月被加封为兼中书令,表明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才能。
杨行密屡败孙儒兵,破其广德营,张训屯安吉,断其粮道。儒食尽,士卒大疫,遣其将刘建锋、马殷分兵掠诸县。【注释】 : 【注文】孙儒: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割据政权荆南的将领。广德营:是孙儒军队的一个主要营地。杨行密:五代十国的南吴国将领,屡次打败孙儒的军队。刘建锋、马殷:杨行密的部下将领。诸县:指被杨行密所攻取的各地县城。
六月,行密闻儒疾疟,戊寅,纵兵击之。会大雨晦冥,儒军大败,安仁义破儒五十馀寨,田頵擒儒于陈,斩之,传首京师,儒众多降于行密。刘建锋、马殷收馀众七千,南走洪州,推建锋为帅,殷为先锋指挥使,以行军司马张佶为谋主,比至江西,众十馀万。【注释】 : 【注文】李克用以兵力击退了孙儒的进攻。戊寅:是指日期。李克用趁雨天发起攻击。安仁义:南吴将领。田頵:南吴将领。张佶:李克用的行军司马。
这首诗记录了唐朝晚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人物活动。诗中描述了钱镠在杭州设立武胜军以及他被任命为防御使者的情况。随后提到了贾德晟与他的部下李顺节之死的关联,以及他们因怨恨朝廷而投向其他势力的事件。诗中还记录了李匡威对云、代的入侵和李克用的反应,以及杨行密在楚州对抗孙儒的战斗情况。最后,诗中提到了王行瑜和杨行密在南部地区的军事行动,以及他们如何成功捕获和斩杀了孙儒。整首诗反映了唐朝晚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