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杨行密帅众归扬州;秋,七月,丙辰,至广陵,表田頵守宣州,安仁义守润州。
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及经秦、毕、孙、杨兵火之馀,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
王建围彭州,久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俘掠,谓之“淘虏”,都将先择其善者,馀则士卒分之,以是为常。
有军士王先成者,新津人,本书生也,世乱,为兵,度诸将惟北寨王宗侃最贤,乃往说之曰:“彭州本西川之巡属也,陈、田召杨晟,割四州以授之,伪署观察使,与之共拒朝命。今陈、田已平而晟犹据之,州民皆知西川乃其大府而司徒乃其主也,故大军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同谷避之,以俟招安。今军至累月,未闻招安之命,军士复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夺其资财,驱其畜产,分其老弱妇女以为奴婢,使父子兄弟流离愁怨;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残伤于蛇虎,孤危饥渴,无所归诉。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今司徒不加存恤,彼更思杨氏矣。”宗侃恻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先成曰:“又有甚于是者,今诸寨每旦出六七百人,入山淘虏,薄暮乃返,曾无守备之意,赖城中无人耳,万一有智者为之画策,使乘虚奔突,先伏精兵千人于门内,登城望淘虏者稍远,出弓弩手、砲手各百人,攻寨之一面,随以役卒五百,负薪土填壕为道,然后出精兵奋击,且焚其寨;又于三面城下各出耀兵,诸寨咸自备御,无暇相救,城中得以益兵继出,如此,能无败乎!”宗侃矍然曰:“此诚有之,将若之何?”
诗句:
”`plaintext
扬州富盛甲天下,陈田召杨晟。
广陵归杨行密,表田守宣州,安仁义守润州。
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
王建围彭州,久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俘掠,谓之“淘虏”。
军士王先成者,新津人,本书生也。
杨行密上表请命于朝廷,田守宣州,安仁义守润州。
唐纪七十五,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中。
译文:
扬州曾经是天下最富裕的地方,当时人们称颂扬州第一,益州第二。经过秦彦、毕师铎、孙儒、杨行密等各股军队的战火之后,江、淮之间,一片荒芜。此时杨行密已经收复了扬州,他向朝廷上报情况,请求朝廷任命田頵为宣州太守,安仁义为润州太守。
王建围攻彭州数月,始终没有攻下。城中百姓无处可去,只好躲藏起来。士兵们又来抢掠,他们抢夺百姓的财产,驱赶他们的牲畜和老弱妇女成为奴婢,使他们家破人亡。那些在山中躲藏的人被暴露在阳光下,遭受暴雨袭击,身体受伤,饥渴难耐,无处诉说冤屈。他们原本不愿从杨晟那里接受命令,但现在司徒并没有对他们表示关怀,反而更加思念杨氏家族。
张廷范到达广陵后,对杨行密进行了隆重的接待。然而,当听说李要来做淮南留后时,张廷范却显得十分不满,脸上露出不悦的神情。他秘密派信使告诉朱全忠,应当亲自率领大军赶赴广陵。朱全忠听从了他的意见,当朱全忠率军抵达宋州时,张廷范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首诗通过描绘杨行密收复扬州后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他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决断力,以及他对部下的关心和关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让人们对和平生活充满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杨行密收复扬州后的一系列事件的描写,展现了杨行密的智慧和决断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部下的关心和关怀。诗中的“扬州富盛甲天下”一句,揭示了扬州曾经的繁荣景象,也为后续的战争埋下伏笔。而当杨行密收复扬州后,他的上表请求朝廷任命田頵和安仁义为太守,则进一步展示了他的忠诚和担当。
诗中的“王建围彭州”一句,也体现了战争中的紧张局势。王建围攻彭州数月,始终没有攻下来。这种紧张局势使得城中百姓无处可去,只能躲藏起来,等待救援。这一细节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让人们对和平生活充满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杨行密收复扬州后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他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决断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部下的关心和关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让人们对和平生活充满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