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以周承诲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赐姓名李继诲,董彦弼为宁远节度,赐姓李,并同平章事;与李继昭俱留宿卫,十日乃出还家,赏赐倾府库,时人谓之“三使相”。
癸巳,进硃全忠爵东平王。
丙午,敕:“近年宰臣延英奏事,枢密使侍侧,争论纷然。既出,又称上旨未允,复有改易,桡权乱政。自今并依大中旧制,俟宰臣奏事毕,方得升殿承受公事。”赐两军副使李师虔、徐彦孙自尽,皆刘季述之党也。
凤翔、彰义节度使李茂贞来朝;加茂贞守尚书令,兼侍中,进爵歧王。
刘季述、王仲先既死,崔胤、陆扆上言:“祸乱之兴,皆由中官典兵。乞令胤主左军,扆主右军,则诸侯不敢侵陵,王室尊矣。”上犹豫两日未决。李茂贞闻之,怒曰:“崔胤夺军权未得,已欲剪灭诸侯!”上召李继昭、李继诲、李彦弼谋之,皆曰:“臣等累世在军中,未闻书生为军主;若属南司,必多所变更,不若归之北司为便。”上乃谓胤、扆曰:“将士意不欲属文臣,卿曹勿坚求。”于是以枢密使韩全诲、凤翔监军使张彦弘为左、右中尉。全诲亦前凤翔监军也。又征前枢密使致仕严遵美为两军中尉、观军容处置使。遵美曰:“一军犹不可为,况两军乎!”固辞不起。以袁易简、周敬容为枢密使。

资治通鉴

卷二百六十二 唐纪七十八

庚寅,以周承诲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赐姓名李继诲,董彦弼为宁远节度,赐姓李,并同平章事;与李继昭俱留宿卫,十日乃出还家,赏赐倾府库,时人谓之“三使相”。

癸巳,进硃全忠爵东平王。

丙午,敕:“近年宰臣延英奏事,枢密使侍侧,争论纷然。既出,又称上旨未允,复有改易,桡权乱政。自今并依大中旧制,俟宰臣奏事毕,方得升殿承受公事。”赐两军副使李师虔、徐彦孙自尽,皆刘季述之党也。

凤翔、彰义节度使李茂贞来朝;加茂贞守尚书令,兼侍中,进爵歧王。

刘季述、王仲先既死,崔胤、陆扆上言:“祸乱之兴,皆由中官典兵。乞令胤主左军,扆主右军,则诸侯不敢侵陵,王室尊矣。”上犹豫两日未决。李茂贞闻之,怒曰:“崔胤夺军权未得,已欲剪灭诸侯!”上召李继昭、李继诲、李彦弼谋之,皆曰:“臣等累世在军中,未闻书生为军主;若属南司,必多所变更,不若归之北司为便。”上乃谓胤、扆曰:“将士意不欲属文臣,卿曹勿坚求。”于是以枢密使韩全诲、凤翔监军使张彦弘为左、右中尉。全诲亦前凤翔监军也。又征前枢密使致仕严遵美为两军中尉、观军容处置使。遵美曰:“一军犹不可为,况两军乎!”固辞不起。以袁易简、周敬容为枢密使。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了唐昭宗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首先,周承诲被任命为岭南西道节度使,同时被赐名为李继诲,而董彦弼被任命为宁远节度,并且被赐姓李。这三位都是当时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地位和权力都有所提升。

朱全忠被封为东平王,这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和尊重。然后,唐昭宗下令禁止宰相在延英殿上与枢密使争论,如果皇帝不同意他们的决定,就不应该改变。这说明了唐昭宗对政治的稳定和权威的重视。

凤翔、彰义节度使李茂贞前来朝见,他被加封为守尚书令,兼侍中,并晋升为岐王。这表明了李茂贞在当时的势力和地位。

这段历史还提到了一些政治斗争的情况。例如,刘季述和王仲先死后,崔胤和陆扆向唐昭宗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军事权力,以保护国家的稳定。然而,李茂贞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他认为崔胤没有获得足够的军权就想要消灭其他将领,这可能会动摇国家的统治基础。因此,他召集了李继昭、李继诲和李彦弼进行讨论,他们一致认为让文臣担任军队领导是不合适的,应该将军队指挥权交给北方的军队。

这段历史反映了唐朝晚期的政治动荡和权力争夺。通过这些事件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唐昭宗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