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初不为备,闻道袭召兵,乃以天武甲士自卫,捕潘峭、毛文锡至,楇之几死,囚诸东宫;又捕成都尹潘峤,囚诸得贤门。戊申,徐瑶、常谦与怀胜军使严璘等各帅所部兵奉太子攻道袭。至清风楼,道袭引屯营兵出拒战;道袭中流矢,逐至城西,斩之。杀屯营兵甚众,中外惊扰。
潘炕言于蜀主曰:“太子与唐道袭争权耳,无他志也。陛下宜面谕大臣以安社稷。”蜀主乃召兼中书令王宗侃、王宗贺、前利州团练使王宗鲁等,使发兵讨为乱者徐瑶、常谦等。宗侃等陈于西球场门,兼侍中王宗黯自大门安梯城而入,与瑶、谦战于会同殿前,杀数十人,馀众皆溃。瑶死,谦与太子奔龙跃池,匿于舰中。及暮稍定。己酉旦,太子出就舟人丐食,舟人以告蜀主,遣集王宗翰往慰抚之;比至,太子已为卫士所杀。蜀主疑宗翰杀之,大恸不已。左右恐事变,会张格呈慰谕军民榜,读至“不行斧钺之诛,将误社稷之计”,蜀主收涕曰:“朕何敢以私害公!”于是下诏废太子元膺为庶人。宗翰奏诛手刃太子者,元膺左右坐诛死者数十人,贬窜者甚众。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八 · 后梁纪三

太子初不为备,闻道袭召兵,乃以天武甲士自卫,捕潘峭、毛文锡至,楇之几死,囚诸东宫;又捕成都尹潘峤,囚诸得贤门。戊申,徐瑶、常谦与怀胜军使严璘等各帅所部兵奉太子攻道袭。至清风楼,道袭引屯营兵出拒战;道袭中流矢,逐至城西,斩之。杀屯营兵甚众,中外惊扰。


译文:

在乾化元年三月辛未,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太子并未做好防备。得知道袭召兵,便用天武甲士自卫,逮捕潘峭和毛文锡。他们被拷打至几乎死亡,囚禁于东宫。同时,逮捕了成都尹潘峤,囚禁在得贤门。戊申这一天,徐瑶、常谦以及怀胜军使严璘等各自率领所属部队,跟随太子进攻道袭。当他们到达清风楼时,道袭带领屯营士兵抵抗。道袭中箭受伤,逃至城西,最终被斩首。杀死大量屯营士兵后,朝廷内外都极为惊慌。


注释:

  1.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八:这是《资治通鉴》的第二六八卷,记载了唐朝末年的历史事件。
  2. 后梁纪三:指的是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三月的第三年。
  3. 辛未: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天。
  4. 天雄留后:指当时的节度使罗周翰。
  5. 天武甲士:指太子手下的士兵。
  6. 屯营兵:驻扎军营的士兵。
  7. :捕获或捉拿。
  8. 成都尹:指当时的成都府尹。
  9. 得贤门:地点名,可能是成都的一个城门。
  10. 徐瑶、常谦:是当时的军队将领。
  11. 严璘:也是当时的将领之一。
  12. :这里指被杀之人。
  13. 内外惊扰:形容局势非常混乱。
  14. 内外:指朝廷内部和外部。
  15.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指的是后梁太祖。

【赏析】

此篇记述了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三月的事件,涉及政治斗争的激烈冲突。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太子未能有效防备道袭的反叛,而道袭则利用这一机会召集军队进行反抗。文中详细记录了太子及其支持者如何反击道袭,以及双方的激烈交锋。太子在这场斗争中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和决断力,但也显示出其对局势控制的不足。文章通过具体的军事行动和人物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