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贼入鄴都,孙鐸等拒战不胜,亡去。赵在礼据宫城,署皇甫晖及军校赵进为马步都指挥使,纵兵大掠。进,定州人也。
王正言方据按召吏草奏,无至者,正言怒,其家人曰:“贼已入城,杀掠于市,吏皆逃散,公尚谁呼!”正言惊曰:“吾初不知也。”又索马,不能得,乃帅僚佐步出门谒在礼,再拜请罪。在礼亦拜,曰:“士座思归耳,尚书重德,勿自卑屈。”慰谕遣之。众推在礼为魏博留后,具奏其状。北京留守张宪家在鄴都,在礼厚抚之,遣使以书诱宪,宪不发封,斩其使以闻。
甲午,以景进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吏大夫、上柱国。
丙申,史彦琼至洛阳。帝问可为大将者于枢密使李绍宏,绍宏复请用李绍钦,帝许之,令条上方略。绍钦所请偏裨,皆梁旧将,己所善者,帝疑之而止。皇后曰:“此小事,不足烦大将,绍荣可办也。”帝乃命归德节度使李绍荣将骑三千诣鄴都招抚,亦征诸道兵,备其不服。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 · 后唐纪三
癸巳,贼入邺都,孙铎等拒战不胜,亡去。赵在礼据宫城,署皇甫晖及军校赵进为马步都指挥使,纵兵大掠。进,定州人也。王正言方据按召吏草奏,无至者,正言怒,其家人曰:“贼已入城,杀掠于市,吏皆逃散,公尚谁呼!”正言惊曰:“吾初不知也。”又索马,不能得,乃帅僚佐步出门谒在礼,再拜请罪。在礼亦拜,曰:“士座思归耳,尚书重德,勿自卑屈。”慰谕遣之。众推在礼为魏博留后,具奏其状。北京留守张宪家在邺都,在礼厚抚之,遣使以书诱宪,宪不发封,斩其使以闻。
甲午,以景进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吏大夫、上柱国。丙申,史彦琼至洛阳。帝问可为大将者于枢密使李绍宏,绍宏复请用李绍钦,帝许之,令条上方略。绍钦所请偏裨,皆梁旧将,己所善者,帝疑之而止。皇后曰:“此小事,不足烦大将,绍荣可办也。”帝乃命归德节度使李绍荣将骑三千诣邺都招抚,亦征诸道兵,备其不服。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之一,由北宋司马光主编。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关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的事件记载尤为丰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本段内容主要涉及同光年间的后唐政权内部情况及对外战争的决策过程。
文中提到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三月,蜀国皇帝到达成都,然而在群臣面前表现出极度悲伤,君臣之间无言以救国难。这一细节反映了当时蜀主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无力回天的情绪。
赵在礼占领邺都后,任命皇甫晖和军校赵进为马步都指挥使,放纵士兵大肆掠夺。这体现了赵在礼对形势的控制以及对民众的残暴行为。而王正言因未能及时响应,被赵在礼斥责并要求道歉。尽管王正言最初并不知道局势如此严重,但他的家人提醒他,此时已无法再有所作为。
接着是李绍弘的建议与皇帝的决策。皇帝询问哪位将领可以胜任大将军的位置,李绍弘推荐李绍钦。虽然最终决定使用李绍荣,但皇帝对李绍钦的请求有所保留,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未完全信任他。这也反映出当时政治决策的复杂性以及个人能力对于决策的影响。
后唐庄宗派遣李绍荣前往邺都进行招抚,同时征调各路军队以防不测。这一决策展现了后唐政权试图稳定局势,恢复和平的愿望。通过这些事件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后唐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策略和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段动荡历史的生动画卷。